致我深情的亲爱丈夫 [美国]布瑞兹特里特 : 倘有两人是一体,准你我无疑。
如有谁深受妻爱,那人就是你;
若是有妻子满意于她的丈夫,
那就来同我比,看看谁更满足。
我视你的爱情高于整座金矿,
远高于东方的全部财富宝藏。
我对你的爱,江河也无法浇熄——
只有你的爱才能与我相抵。
可要回报你的爱我毫无办法,
只能求上苍给你多倍的报答。
愿你我的爱在世时永远忠贞——
去世后愿我们因此得到永生。
(黄杲炘译)
【赏析】
北美人的第一本诗集,是1650年在伦敦出版的《最近在美洲出现的诗神》,作者是安妮·布瑞兹特里特。这位女诗人的父亲和丈夫先后担任过马塞诸塞殖民地的总督,和当时大多数妇女一样,安妮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但忙里偷闲时她写下了一首首歌颂爱情、婚姻和描写家庭生活的诗。由于从小生活在典型的清教徒的家庭中,她的诗歌展现出一种“节制的激情”: 她内心汹涌澎湃的感情和清教克己之教义之间的矛盾。
这首《致我深情的亲爱丈夫》展现了安妮对丈夫深切、亲密的爱和情。整首诗歌只有十二行,具有莎士比亚诗风,开头用设问的方式表现了自己爱之深切。“倘有两人是一体,准你我无疑。”这就是爱情婚姻的最高境界: 水乳交融,合而为一。“如有谁深受妻爱,那就是你;/若是有妻子满意于她的丈夫,/那就来同我比,看看谁更满足。”这里诗人语气澎湃豪迈,继续给我们展现了沐浴在婚姻中爱和被爱时的欢愉、自豪。诗人的爱情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在她眼里,她的爱情“高于整座金矿,/远高于东方的全部财富宝藏”;而她的爱是热烈的,即使“江河也无法浇熄”。在这世间中,唯有柔情的丈夫的爱能够与之匹配。丈夫的爱是伟大的,伟大到她觉得自己无法“回报”,只有“求上苍给你多倍的报答”。诗歌最后以双行诗结束,道出了诗人的美好愿望:“愿你我的爱在世时永远忠贞——/去世后愿我们因此得到永生。”尘世中的爱,经过结合,越渡为永恒的爱,也寓意来生的救赎。
在这首诗中,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相生相护。爱,是通往天堂之路,天堂的光辉就孕育在永恒的爱之中。正如这首诗歌所表现的,从此岸世界到彼岸世界并不是清教中的克己和禁欲,甚至也不意味着变化,它只是一种延伸,从尘世延伸到天堂,或从此岸世界延伸到彼岸世界。
安妮·布瑞兹特里特的诗歌显然带有清教色彩,最后的祈祷让整首诗浸染了一丝冷静肃穆,美好天堂的希望终究只是希望,生活中的爱确实联系着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用清教的话来说,诗人对丈夫的深切、热烈的爱恰好可能证明了这种爱是尘世中的理想状态,现实中的爱是需要救赎的。又或说,天堂是爱能够永恒之希望。
(王建陵)
《维尔霍微纳,我们亲爱的故乡》:[苏]杰维辽夫着。移模译。作家出版社1957年7月版。37万字。维尔霍微纳是外喀尔巴阡山乌克兰的山区,千百年来处于异族封建贵族地主、资产阶级和法西斯匪徒的残暴统治下,直到二次大战后才重..
《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巴西]若热·亚马多着。孙成敖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版。43万字。长篇小说。讲述一个伦理与爱情的故事。少女弗洛尔与不务正业的流浪汉瓦迪尼奥偶然相识,彼此一见钟情。弗洛尔不顾母..
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 : 巴西当代小说。若热·亚马多著。1966年巴西雷科尔德出版社印行,多次再版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中译本1987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孙成敖、范维信译。若热·亚马多(Jorge Ama-do,1921— ),生于巴伊亚..
《山乡深情》:腊昆着。云南民族出版社1983年4月景颇文版。16万字。中篇小说。讲述两个青年男女真挚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干扎出身于山官家庭,他朴实、有理想、有文化,立志做一名景颇族文化带头人;女主人公坤努出身于贫寒..
出版时间:2009-12 病中杂思 [美国]布瑞兹特里特 : 满心的创痛里我强忍哀伤, 病魔多年来对我纠缠不放, 数不清的夜晚我辗转难眠, 孤独的泪水啊在枕边潺潺, 当岁月染尽人世间的沧桑, 我的泪眼已干,欲哭不能。 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