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

出版时间:1989-10

文坛 : 文艺月刊。1952年6月创刊于台北市。由穆中南创办,王蓝为社长,刘枋为主编。它是50年代台湾文艺期刊中,发行量和影响最大的杂志。创刊号没有创刊词,穆中南在《编后》记中表示“拿货色给读者看,似乎每个办刊物的人都有过这个念头,《文坛》要彻底做到此点”。刊物的一个特点是: 刊载优秀的长篇小说,有时采取一期刊出全文的办法。刊物声明不限制作家的思想,园地公开化和多样化。台湾文坛上许多知名的作家,几乎都在这个刊物上发表过自己的作品或处女作。主要撰稿人包括:谢冰莹、刘枋、纪弦、上官予、覃子豪、蓉子、公孙嬿、尹雪曼、杨念慈、钟梅音、王平陵、刘心皇、琦君、林海音、陈纪滢、赵友培、张香亚、洛夫、穆中南、王书川、凤兮、葛贤宁、孙陵、艾雯、季薇、苏雪林,王集丛等。1957年2月出满第4卷后,刊出“特大号”,同时宣布停刊。《文坛》在停刊10个月后,又以另一种形式复刊。《文坛季刊》于1957年11月15日创刊,刊首有《战斗、再战斗——并提出民生主义的新写实主义的文艺路线》序言,表明季刊的宗旨和目标。名曰季刊、实为不定期期刊。仍以创作和评论并重为特色。主要撰稿人有:墨人、郭嗣汾、林语堂、任卓宣、朱啸秋、余光中、纪弦、覃子豪、蓉子、上官予、苏雪林、林海音、王书川、琦君等,几乎包括台湾文学界的主要作家。刊物先后开辟各种特辑、专号。1961年6月1日季刊出版第12号后,又恢复为月刊。1968年1月第91期开始出版革新号,刊出表示办刊宗旨的《我们的五大信念》,其中第4条说明: “我们的编辑方针,是要不断的推荐有深刻内容而透过风趣和幽默感的作品; 绝对扬弃那些说教的、浅薄的、‘嬉皮’ 的、商品化的、无病呻吟的、以及自甘堕落下流的作品”,第5条强调“要更加积极的发掘新作家和介绍新作品”。革新后的刊物,印刷精美,辟有“ 新诗评介”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世界名著欣赏”、“散文与诗”等专栏。第200期后,又增辟“文艺走廊” (文坛动态) 、“杂文栏”等。从1978年1月第211期后,穆中南告退,由朱啸秋为发行人。截止1985年已出版300余期。它是台湾文坛上创刊时间较长,影响广泛的文艺刊物。在《文坛季刊》创办的同时,另有小开本《文坛》月刊,于1958年3月创刊。内容主要是文坛消息,写作方法,名著介绍,批改示范,以及刊登文坛社举办的文坛函授学校学员的作品。卷期从第5卷第1期起算。1960年4月出版第7卷第3期后宣告停刊。共计出版27期。







为您推荐

《文坛回忆》

《文坛回忆》:赵景深着。重庆出版社1985年12月版。9万字。作者活跃于二三十年代上海文坛,同时从事创作、翻译、教课、刊物编辑,与当时许多作家都有交往,曾出版多种记叙文坛掌故的文集。本书分“文人回忆”、“文人剪影”..

《文坛徜徉录》

《文坛徜徉录》:阎纲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版。54万字。2册。收1958至1964年、1976至1981年两个时期的文章136篇,分为2辑。第一辑是作家作品评论,选辑《绚丽的〈花城〉》、《孙犁的艺术》、《他画出了“画儿韩”》..

《文坛老将》

《文坛老将》:巴金等着。花城出版社1981年5月版。11.5万字。介绍我国文坛3位着名老作家巴金、沈从文、端木蕻良的生平和创作道路。收入巴金的《文学生活五十年》以及手订的《巴金文学创作目录》,沈从文的《拟咏怀诗》及..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与新文学主潮》

《文坛怪杰金圣叹》

《文坛怪杰金圣叹》:徐立等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11月版。22.7万字。首章研究金圣叹坎坷的一生,特别对金圣叹之死作了深入的考证。对金圣叹评点才子书《水浒传》、《西厢记》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全面总结金圣叹的小说理..

《文坛是非辨》

《文坛是非辨》:何国瑞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1月版。42.3万字。作者关于文艺理论方面的学术论文专集。集中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思想、毛泽东文艺思想、文艺与政治、文艺与民族文化传统..

《文坛这一边——现代杂文二十家漫论》

《文坛这一边——现代杂文二十家漫论》:应国靖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10月版。21.4万字。收论文《周作人的小品》(李景彬)、《浅论刘半农的杂文创作》(潘松德)、《作为杂文家的胡适》(朱文华)、《试论张恨水抗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