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艺家协会 : 1940年1月成立于台北。七七事变后,日本当局对台湾新文学进一步采取了高压和分化的手段,并竭力推行“皇民化”运动,一些台湾作家被迫流亡大陆。1940年初,部分留在台湾的作家郭水潭、黄得时、张文环、吴新荣、杨云萍、龙瑛宗等,以及居住在台湾的日籍作家西川满等,包括台北帝国大学等校的日籍教授,台湾总督府警务局、文教局、情报部的官员等,组成了台湾文艺家协会,并创办综合性文艺刊物《文艺台湾》(日文)。该会成员政治思想倾向复杂,对该会性质至今尚有争论。《文艺台湾》主编、日籍作家西川满等和一部分台湾作家提倡“艺术至上”,标榜“文艺奉公”,并以该会名义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彰化、新竹等地举办“大东亚文艺讲演会”。另一部分台湾作家如龙瑛宗、中山侑等人,他们的作品采取曲折的表达方式,在隐晦的不平之中,对现实统治采取冷眼旁观的态度,深藏着对日本统治当局的不满和反抗心理,但有时也流露出惆怅和苦闷的情绪。其中较有影响的作品有龙瑛宗的小说《植有木瓜树的小镇》等。1941年后,该会组织和成员不断分化,部分成员相继退出协会,艺术至上主义倾向日渐减弱,政治宣传色彩日益浓厚。其间,曾派代表参加“第一回大东亚文学者大会”,并组织皇民奉公会“第一回台湾文学赏”活动。1943年4月,协会宣布自行解散,部分成员组成皇民奉公会所属的文学团体台湾文学奉公会,与日本文学报国会台湾支部一起,公开提倡“皇民文学”。
《湖南新时期10年优秀文艺作品选·儿童文学卷》:邬朝祝等编。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1月版。60万字。选收湖南儿童文学作家1979年至1988年间的优秀作品。上卷收小说和低幼故事;下卷收童话、寓言、诗歌、散文。选入的..
《台湾高山族传说与风情》:陈炜萍等搜集整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版。31.3万字。2册。收入流传于高山族阿美人、排弯人、泰雅人、布农人和卑南人等聚集地区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135篇。大多是编者向高山族同胞直..
《文艺对话集》:[古希腊]柏拉图着。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9月版。22万字。选译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40余篇对话中有关文艺的部分,有《伊安篇》(论诗的灵感)、《理想国》(卷二至卷三,统治者的文学音乐教育)、《理..
中国文艺辞典 : 又名《文艺辞典续编》。中国文艺专科词典。孙俍工编。上海民智书局1931年初版,上海书店1985年1月据初版本影印出版。孙俍工(1894—1962),原名光策,湖南隆回县人。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早年就读于北京..
出版时间:1993-09 文艺复兴:艺术与诗的研究 : 英国文学理论家佩特(Walter Horatio Pater,1839~1894)著,1873年出版。佩特的文学主张表现出唯美主义的倾向,这部书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结论》部分被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