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小说 : 儿童问题小说的主题是诸如身体上或智力上的缺陷、离婚和城市贫民这一类问题,它在20世纪70年代中变得流行起来。生产出来的书从半记实性的画书到长篇小说都有。在前一个种类中有像汉尼·拉尔森的《别忘了汤姆》(1972年在丹麦首次出版),说的是一个有智力缺陷的男孩。还有卡米拉·杰塞尔的《马克的轮椅历险记》(1975)等书。这两本书都采用了真正的残疾儿童的照片。在英国,尼格尔·斯内尔写过和画过有关残疾的小画册,如《珍妮患有气喘病》(1981)。
这一类的书通常较平淡而不动感情。关于像收养和老年人这样的社会问题的画书在性质上有更多的变化。在例如玛格丽特·康尼译的《何利韦尔一家》(1973,由谢利·休斯作插图)这样的书中,可以找到一种讨好的成分。该书说的是一个白人家庭收养了一个黑人婴孩。还有吉尼·贝克的两本关于老年人的画书: 《祖父》和 《祖母》 (美国,1979)。
有不少技巧娴熟的美国作家写过问题小说。贝特西·拜亚斯的 《天鹅之夏》 (the Summer of theSwans)(1970)由于描述了一个女孩与她智力上迟钝的弟弟之间的关系而获得了纽伯里奖章。维拉和比尔·克利弗的小说包括《我也是》(Me Too)(1973),是关于两个孪生姐妹的故事。她们两个一个正常、一个智力低下。朱迪·布鲁姆写过关于离婚、身体某个部位变形和肥胖症的书,不过她的书倾向于连续广播剧的风格。在英国,伯纳德·阿仁利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当代城市贫民家庭孩子们的困苦生活的小说,显示了他能不落俗套地创作这一类小说的才能。例如,他的 《太阳的裂痕》 (Break in the Sun)(1980)是一幅写得既严厉又巧妙的一个胖男孩和一个尿床的女孩的画像。另一方面,海伦·扬的 《这有什么用,丹尼?》(1980),是一部关于一个患癫痫症的男孩想当运动员的雄心壮志的英国小说,有一位评论者把它描述为拥有“像玉米片袋背面的那种卡纸人一般的……人物”。
尼娜·鲍登在讨论“问题”小说的风格 (1980年2月的《号角书》(Horn Book)上的一篇文章里)时写道: “这种写儿童小说的方式有点天真和压抑……贫困、离异和残忍在儿童小说中与在成人小说中一样有它们的位置,但这个适当位置是一个完全现实的故事的一个部分,而不是为了满足某个教育或社会理论而把它们硬扯进来。”
出版时间:1989-10 中国现代小说的主潮 : 评论集。何欣著。1979年3月台北远景出版社初版。本书除《作家的任务——代序》和后记外,收入9篇讨论中国现代小说的文章。《中国现代小说的传统》,指出中国作家“以民主..
出版时间:1989-10 龙应台评小说 : 评论集。龙应台著。1985年6月台北尔雅出版社初版。本书除《冥纸愈多愈好(序)》外,共收入18篇文章,分成2辑。辑1收录《淘本盘金沙——细评白先勇〈孽子〉》、《烛照〈夜游〉》..
出版时间:1989-10 抗战时期的现代小说 : 评论集。尹雪曼著。1980年7月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初版。本书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印缘起》、《本书作者》、《本书题记》外,包含 《抗战时期的小说创作》、《..
出版时间:1989-10 爱情·社会·小说 : 评论集,夏志清著。台北纯文学出版社1970年9月初版。1981年12月7版。本书除自序外,收入《爱情·社会·小说》、《文学·思想·智慧》、《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评〈秧歌〉..
出版时间:1989-10 鼎盛时期的新小说 : 评论集。尹雪曼著。1980年6月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初版。本集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印缘起》、《本书作者》、《本书题记》外,收入《老舍的幽默小说》、《叶绍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