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割法

    错割法 : 法国新小说派常用的创作技巧之一,也称之为“时空交错”。即在小说中将时间、空间分割成众多碎片,错置开来,形成互不连贯的混合体。错割时空不是新小说派的独创,本世纪的意识流小说家马赛尔·普鲁斯特、弗吉尼亚·沃尔夫、詹姆斯·乔伊斯等就常将时间流程按人物的意识流动切割成众多的片断,或将在不同时空中发生的众多事件、情景,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线索重新组合、拼接,以造成时序颠倒、跳跃的艺术效果和扑朔迷离的生活画面。新小说派作家运用这种方法,在于体现他们以“写物”为中心的小说创作理论,描绘客观事物在不同时空中给人造成的不同印象,将一个整体事物切割成无数碎片,然后再一一地去描写这些碎片,以完成写物的客观真实,并使所写之“物”绝对可信。作者在运用这种手法时,并不交代事物碎片之间的相互联系,而是等待读者也参与创作,将这些碎片拼回去,以获得对所写事物的真实、完整的印象。“新小说”在结构上由于运用了这种错割手法,以至常常将未来和现实、幻觉、回忆等交织杂揉,混为一体,在作品中出现一系列杂乱无章、零散孤立的场面和片断,很难分辨时空上的区别。

为您推荐

獭尾法

獭尾法 : 中国古代小说技法之一。金圣叹概括的《水浒传》技法之一。獭,即水獭,其尾扁长有力,游动时总以其尾曲曲荡漾之。獭尾法比喻小说作品中一个大的故事情节之后不要寂然便住,而要在其结尾部分..

《长江上》

《长江上》 : 短篇小说集,陈荒煤著,1937年1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收短篇小说7篇,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长江上》和《夜》等。《长江上》一篇于1936年被茅盾、叶圣陶等编选的《二十人所选短篇佳作..

“星移斗转,雨覆风翻”法

“星移斗转,雨覆风翻”法 : 中国古典小说结构技法之一,语出毛宗岗《读三国志法》。毛氏称赞“《三国》一书,有星移斗转,雨覆风翻之妙”,指的是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富于变化,令读者不断生疑,如《三..

《生与死》

《山村》

《山村》 : 长篇小说,叶君健著,原用英文写作,1947年7月英国伦敦西尔文出版社出版,被英国“书会”评选为当月英国出版的“最佳文学作品”,其后译成近20种文字,流行世界各地。作者自己翻译的中文译本..

《老桑树下的故事》

《老桑树下的故事》 : 长篇小说,方纪著,写于解放战争期间,1950年出版。作品写1932年青年农民赵大山打抱不平,惩罚了地主何秀才,结果其父赵老海被巡警抓走,扬言又要抓走大山,大山只得出走,临走时对..

《乌兰布浪的夜祭》

《乌兰布浪的夜祭》 : 中篇小说,碧野著,收入中篇小说集《三次遗嘱》,1942年桂林文学编译社出版。作品写蒙古族姑娘飞红巾,被哈的卢那醉人的歌声所打动,敞开了心扉,二人热恋起来。哈的卢是混入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