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人民性

    文学的人民性 : 衡量文学作品对人民的思想、感情、要求和愿望表现程度的概念。这是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等人提出来的。他们指出:民族生活不是统一的,有民众的生活和“有教养社会”的生活两种。文学必须表现人民的生活,首先要描写农民的命运。文学的人民性在于无情地批判统治阶级,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和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不仅仅是指描写民间的仪式、风习,或学习运用人民的语言等。文学反映人民的生活、思想、愿望的深度在于究竟把某一时代和人民的自然意向表达到什么程度。杜勃罗留波夫曾在《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中写道:把文学的人民性同揭露沙皇的专制统治和人民的解放斗争联系起来,用以评价进步作家及其作品所起的团结人民、反对农奴制的进步作用。列宁关于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的学说,关于“艺术是属于人民的”,无产阶级文学必须“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及毛泽东同志关于对过去时代作家作品的评价,首先必须看其“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的论述,是对人民性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成为评价文学作品思想性的一项重要原则,和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学遗产时区别精华和糟粕的尺度。文学的人民性主要通过文学作品的内容表现出来,表现形式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表现是指文学作品直接描写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抒发人民的思想感情,表达人民的愿望。间接表现是指文学作品描写非人民生活,如统治阶级的日常生活、他们内部的斗争,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等。在这类描写中,只要作家站在人民的立场,表现了同情人民的倾向,或者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可以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民性。

为您推荐

拉丁美洲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

拉丁美洲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生在拉丁美洲的一次文学运动,是拉丁美洲第一个具有民族独立性质的文学运动,是一次努力摆脱殖民主义传统束缚、改革文学现状的现代主义新潮流。..

文学传统

文学传统 : 文学理论术语。指在民族文学历史的发展中,得到继承的该民族文学的思想内容、审美观点、艺术观点、创作方法、艺术手法、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等因素的总和。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民主思想和爱..

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

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 : 或称“爆炸文学”,指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崛起,引起世界轰动,于20世纪60至70年代形成高潮。80年代已转为退潮,因而有人又提出“爆炸后文学”的称谓。 ..

古印第安叙事文学

美国左翼文学

美国左翼文学 : 又称美国无产阶级文学,在本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成为美国文学主潮,因此常用“红色的三十年代”或“大萧条时代”作为它的标记。它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要求改变资本..

废奴文学

废奴文学 : 指反映19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北部掀起的废除黑奴运动的文学。黑人的处境激起了许多作家的同情,从爱默生、朗费罗到惠特曼都写过反对蓄奴的诗篇。第一部废奴小说,也是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斯..

“介人派”文学

“介人派”文学 : 或译“献身文学”,是法国作家萨特提出的一种主张,即作家要投身到改造社会的活动中去,对具体的政治事件和社会问题表明自己的见解和立场,文学作品要干预社会现象。按照萨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