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 : 本世纪20年代崛起于日本文坛的一个文学流派。成员是以1924年4月创刊的《文艺时代》杂志为中心的一批作家。主要代表作家是川端康成和横光利一,还有片冈铁兵、中河与一、今东光、池谷信三郎等。1925年,横光利一撰写了《新感觉论》,评论家千叶龟雄,写了一篇题为《新感觉派的诞生》的论文,这一流派由此得名。这一派作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3年关东大地震所带来的虚无和失望情绪下,接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是达达主义、表现主义的影响,追求一种新的感觉和新的表现技巧。他们认为只有感觉才是新奇的,通过主观感觉,才能接触到现实事物内部的真实性,因而放弃人物形象的塑造,将人和社会意识分开,突出地描摹瞬间纤细的感觉和对心理的细致刻划,以表现超现实的“美”。其作品多以反传统的姿态和手法出现。例如横光利一的《太阳》,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等。1927年4月,《文艺时代》停刊,新感觉派衰落、分化。

为您推荐

《日本新感觉派作品选》

《日本新感觉派作品选》:〔日〕川端康成等着。杨晓禹等编。作家出版社1988年9月版。21.8万字。新感觉派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强调对官能感觉的真实描摹,创造诉诸视觉和听觉的动态艺术形象,既达到相当高的..

《新感觉派小说选》

《新感觉派小说选》:严家炎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5月版。26万字。“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创作选丛书”之一。选收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等6位作家的23篇小说,展示这个文学流派的创作成就、基本倾向和艺术特色。新感觉..

《情绪与感觉》

《情绪与感觉》:副名:新生代诗选。邹进、霍用灵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6月版。18.3万字。《未名诗选》的姊妹篇。收中国50位青年诗人的代表作70余首。作者大多数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均为“朦胧诗”论争以后涌现的“新生..

《艺术感觉论》

“新感觉派”小说

“新感觉派”小说: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

新感觉派小说

新感觉派小说:三十年代在上海一度流行的一种现代派小说。代表作家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等。此派小说受日本二十年代兴起的“新感觉派”的影响,师法于欧洲的现代派技巧,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别具一格。作品的突出内容是表现..

新感觉派_

新感觉派:日本文学流派。日本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现代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它的始末兴衰与《文艺时代》的创刊停刊密不可分。《文艺时代》于1924年10月在东京创刊,采取同人杂志形式,参加者大多是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