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翊书》

    《答李翊书》 : 唐韩愈论文书信。作于唐贞元十七年(802)。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这篇《答李翊书》便是韩愈对自己古文写作经验的总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一份重要理论资料。在这封信中,韩愈首先强调了道德修养之于古文写作的重要性,主张“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才可能写好古文。提高道德修养的途径在于学研儒家经典,韩愈自述其学儒家经典20余年,经历了三种境界,由心手两乖到得心应手,仍“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终身乐此不疲。与重道德修养相联系,韩愈还提出了“气盛言宜”的主张:“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说的气,根子还在道德修养,在人的识见、学问。具备这些因素,下笔才能左右逢源,形成一畅而下、纵横恣肆的文气。编入《昌黎先生集》卷十六,郭绍虞《历代文论选》亦收入。

为您推荐

《藏海诗话》

《藏海诗话》 : 诗话。宋吴可著。吴可字思道,号藏海居士。金陵(今南京)人。他生当南北宋之交,诗作质朴谨严,颇为当时文士所推重。吴可论诗,喜用参禅之说,魏庆之《诗人玉屑》收录吴可《学诗》诗三首..

《体性》

《体性》 : 《文心雕龙》篇名,刘勰用以指文章的文体风格和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体性》篇中,刘勰集中论述了作品风格和作家创作个性的关系。刘勰认为,文章的风格反映出作家的创作个性:“夫情动而言..

《后山诗话》

《后山诗话》 : 诗话。北宋陈师道撰。陈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文学创作以诗歌见长,与黄庭坚、陈与义同被列江西诗派的“三宗”。其论诗大抵祖述苏、黄,推崇杜甫。《后山诗话》称:“学诗当以子美..

《戏为6绝句》

《竹坡诗话》

《竹坡诗话》 : 诗话。宋周紫芝撰。周紫芝字少隐,宣城(今安徽宣城)人。自号竹坡居士。是书所记,颇多诗坛掌故,兼评前人时人诗文得失,《四库简明目录》称“考证品评多有可取。”其所论颇受江西诗派..

《毛诗序》

《毛诗序》 : 汉代儒生论诗之作。汉代《诗以》为“五经”之一,传《诗》的有齐国的辕固生、鲁国的申公、燕国的韩婴,以及鲁国的毛亨和赵国的毛苌四家,分别为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四家。前三家虽立..

刘熙载

刘熙载 : 清代文艺理论家、文学家和文字学家。字伯简,一字融斋,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1844)年进士,做过国子监司业,官至广东提学史。晚年于上海龙门书院讲学。刘熙载的文艺思想集中表现在文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