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塞姆

    兰塞姆 : 美国文学批评家、诗人。生于田纳西州,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和牛津大学,1914至1937年任教于范德比尔特大学,还曾任教于肯庸大学。1922至1925年创办“重农派”杂志《逃亡者》,并任主编。1937至1959年主编《肯庸评论》,这是新批评的主要理论刊物。1941年他提出并确立了“新批评”这一术语。兰塞姆是美国重农学派和新批评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获博林根文学奖金,被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院士。他把“本体论”这一哲学术语引进文学批评,强调文学作品就是本体,是文学活动的本源,把文学作品视为独立于作者和读者经验、意识之外的存在,肯定作品的这种自足性,同时,又认为作品的本体性来自它完美充实地“复原”世界的存在状态。他提出“构架”和“肌质”两个术语,以前者指称诗歌中能用散文加以转述的部分,亦即作品的意义得以连贯的逻辑线索,以后者表示诗中“无法用散文转述的部分”即非逻辑部分。他认为诗便是“具有局部肌质的逻辑构架”,其重要的不是构架而是肌质,肌质体现了诗的本质特性。他期待一种新的批评方式“本体批评”产生,40年代后,他以自己的批评实践进行了这种本体批评的尝试。他的主要理论著作有:《不打雷的上帝》(1930)、《世界的躯体》(1938)、《新批评》,此外,他出版了《诗选》(1945)并编辑了《肯庸评论选:现代文学研究论文集》(1951)。参见“新批评”、“《新批评》”。

为您推荐

利夫希茨

利夫希茨 : 苏联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苏联艺术科学院院士,哲学博士。1925年开始在莫斯科各高等院校讲授哲学和美学。1938年加入共产党。1938—1941年任《名人传记丛书》主编。1933年参加《..

白壁德

白壁德 : 美国文艺批评家,“新人文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毕业于哈佛大学,长期担任教授。他在1928年发表的《批评家和美国生活》被视为新人文主义的宣言。他首创抵抗浪漫主义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

庞德

庞德 : 美国诗人、评论家。生于爱达荷州的一个职员家庭。先后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哈密尔顿大学,攻读罗曼语言与比较文学。曾在大学任教。多年旅居欧洲。他的政治思想混乱而不坚定,第二次世界大..

叔本华

桑塔亚那

桑塔亚那 : 20世纪著名的美国哲学家、美学家。生于西班牙的马德里,后移居美国。他用极为优美的散文来表明他的思辨的自然主义和批判实在论思想,同时他又是一个怀疑论者和人文主义者。对人类经验中..

季莫菲耶夫

季莫菲耶夫 : 苏联文艺学家。1925年毕业于勃留索夫高等文艺学院。1940年获语文学博士学位,1947年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任莫斯科大学的教授和世界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1958年以后一直是..

布罗夫

布罗夫 : 苏联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审美”问题作为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问题,是布罗夫在1956年最先明确提出来的。他认为把艺术的内容如整个现实的内容相等同,仅把艺术形式的美看作艺术本身的特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