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我

    超我 :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所谓“超我”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通常所讲的良心,另一方面就是自我理想。自我理想是习俗教育的产物,它是以现实原则为基础的,它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良心负责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惩罚。超我的主要职能,在于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超我是人的道德律,他发源于自我,是儿童受父母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同化的结果。超我是社会化的产物,是文化传统的运载工具。参见“自我”、“本我”。=6

为您推荐

语象

语象 :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概念。语象,英语写法为“image”,在中国有人译为“意象”,但从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的实践来看,“image”的含义是“文字构成的图象”,是语象而不是意象或象语。“语象”这个..

阳刚阴柔

阳刚阴柔 : 清代古文家姚鼐对文章风格的划分。语出其《复鲁洁非书》:“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姚鼐将文章风格划分为阳刚阴柔两大类,并予以形象的描绘:..

化工与画工

化工与画工 : 中国古代文论关于艺术创作特色的评语。化工,即造化之工。贾谊《鹏鸟赋》:“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本商隐《献上杜仆射相公》诗:“固是符真宰,徒劳让化工”。在古代文艺批评中,“化..

本我

情理

情理 : 中国古代文论术语,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文学创作中的感情与思想。情和理的关系问题,历来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对文学创作中情与理的关系问题的认识,曾出现了“..

客观对应物

客观对应物 : 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比较常用的一个概念,主要是从创作主客体关系来讲要求作家对客观外在世界的把握和艺术理解。艾略特在1919年解释他对《哈姆莱特》一剧的不满的原因时,首先使用了这..

肌理说

肌理说 : 清代诗论家翁方纲的论诗主张。清代自康熙以后,士人读经考据流成风习,影响到文学理论,便是散文理论中的桐城派“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的主张,及诗论中翁方纲的“肌理说”。所谓“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