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仪

    蔡仪 : 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原名蔡南冠,1906年6月2日生于湖南攸县。幼年从父亲学《诗经》、《左传》等,1921年进入长沙长郡中学。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开始对新文学产生兴趣。1927年夏休学南归。1929年秋东渡日本,先后在东京高师和九州帝国大学学习。30年代初开始创作小说,1931年发表小说《先知》时用笔名蔡仪。在日期间开始接触到一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学艺术的文献,对于他后来的理论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37年夏归国,随即投身于北平文化界的一些抗敌救亡活动。北平沦陷后,先后在长沙、武汉、重庆等地从事抗敌宣传研究工作。1941年以后,转入文艺理论研究和美学研究,写出了《新艺术论》和《新美学》。1945年12月加入共产党。1946年至48年秋任教于上海大夏大学及杭州艺术专科学校。49年解放后在华北大学第二部国文系讲授中国新文学史。1950年以后调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并兼研究部副主任,副教务长。1953年10月调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兼文学理论组长。蔡仪是我国现当代有影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的“美即典型”的理论在美学界自成一家,成为美在客观说的代表。他主编的《文学概论》,长期以来被用作高校文艺理论教材,受到师生们的欢迎。还有他主编的《文艺理论译丛》和《古典文艺理论译丛》,也在理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重要著作有《新艺术论》、《新美学》、《唯心主义美学批判集》、《现实主义问题》及《新美学》改写本等。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他的《美学论著初编》,收入了他的大部分著作。

为您推荐

陈寅恪

陈寅恪 : 中国现代古典文学研究家、史学家。江西修水人。自幼学习经史,1904年到日本巢鸭弘文学院求学,不久因病回国。1910年在德国柏林大学和瑞士苏黎世大学攻读语言文学。1913年入法国巴黎高等政..

郭绍虞

郭绍虞 : 中国现代古典文学理论研究家、语言学家。原名郭希汾,字绍虞。江苏苏州人。1910年在苏州工业中学求学,爱好诗文。1913年,到上海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五四运动中,他的思想深受《新青年》的影..

楔子

楔子 : ①长篇小说结构的一部分。类似话本中的“入话”,一般置于小说故事正式开始之前,起着引起正文的作用。金圣叹删改《水浒传》,且合并原本的引首和第一回,改称“楔子”,认为“楔子者,以物出物..

评话

时调

时调 : 即民间时新的曲调,以别于流传已久的传统曲调。又叫“时曲”。在流传过程中,每一时调常有一个兴起、盛行和衰亡的过程。又泛指流行一时的戏曲与曲艺。文人也用时调小曲来创作规模较大的作品,..

民歌

民歌 : 民间文学的一类。即民间的短篇诗歌,通常为口头创作与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民歌起源于人民的生产劳动,开始往往与音乐密不可分,甚而与舞蹈、音乐三位一体。民歌的种类极..

院本

院本 : 金、元时行院演剧所用的脚本。“行院”即当时杂剧艺术的居处。体制与宋杂剧同。是北方杂剧向元杂剧的过渡形式。演出时一般用五人。作品已散佚。元代以后亦称宋杂剧为院本,以别于元杂剧;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