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刘禹锡 : 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原是匈奴后裔,后改汉姓。自幼好学,熟读儒家经典,遍览诸子百家。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科进士,不久又中博学鸿词科。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后任渭南县主簿、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805),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等同为革新派核心人物。后因革新失败,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再贬为郎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居外23年。宝历二年(826),于和州奉召回洛阳,后入朝作主客郎中,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官终检校礼部尚书。刘禹锡少怀壮志,屡遭贬谪,一生始终傲岸不屈。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思想上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文学上能吸取民歌营养,继承《诗经》以来讽谕刺时的传统。所作常以鲜明的态度反映现实问题。如他的政治讽谕诗《聚蚊谣》、《百舌吟》等。另有一些作品,揭露官府对人民的残酷剥削,抨击官商勾结、巧取豪夺的罪恶。此外,还有不少借咏怀古迹,以抒发内心情怀的作品。如《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咏史二首》、《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等。其次,诗人在长期的贬谪生涯中,向民歌学习,写下了一批描写下层人民生活,表现风土人情的名篇佳作。代表作如《竹枝词》、《浪淘沙词》、《堤上行》、《踏歌词》等,这些诗或摹写劳动场面,或表现乡村男女的爱情生活,意境优美,感情淳朴,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给人以清新自然、活泼凝炼之感,形成了意境优美、凝炼含蓄、韵律自然的艺术风格,在唐人诗歌中别开生面,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诗歌以外,他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其创作主张与韩、柳一致,散文以论说文成就最突出。在哲学、政治、医学、书法等领域里,均有论述。其哲学著作《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学说,驳斥了当时的“天人感应”说,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作品曾自编诗文集,今都不传。《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已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卷,仍不全。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董弅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今有徐宝鸿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属于这个系统。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今有商务印书馆编印本等。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有《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等。还有《刘禹锡集》点校本。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今人《刘禹锡年谱》,可资参考。

为您推荐

李肇

李肇 : 唐代文学家。籍贯字号不详。贞元中,曾任华州参军。元和十三年(818),由监察御史充翰林学士。后因事被贬,官中书舍人。著有笔记小说集《翰林志》和《唐国史补》等。《唐国史补》记载了由开元..

李观

李观 : 唐代文学家。字无宾,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一作陇西(今属甘肃)人。贞元八年(792)进士,不久,又中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郎,一年后去世。少怀大志,长于古文。其文语言艰涩,缺乏锤炼,虽多用散..

许浑

许浑 : 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和六年(832)进士。曾任当涂县令、监察御史等职。因病辞官,复起为润州司马。历虞部员外郎,郢州刺史等,世称许郢州。晚年退居润州丁卯村..

令狐楚

皇甫湜

皇甫湜 : 唐代文学家。字持正,睦州新安(今浙江建德)人。元和元年(806)进士,授陆浑(今湖南嵩县东北)县尉,后官至工部员外郎。曾随韩愈学古文,是韩门大弟子之一,韩愈墓志铭文出于他手。文学思想与韩..

吕温

吕温 : 唐代文学家。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济)人。一说祖籍东平。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后又中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后受王叔文赏识,擢为左拾遗。又以侍御史任入蕃副使。还朝后,历..

裴度

裴度 : 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宪宗元和时官至宰相,力主削除藩镇,曾率兵讨平蔡州,封晋国公,人称裴晋公。晚年因宦官专权,退居洛阳与白居易、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