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

    《文选》 : 诗文总集。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世称《昭明文选》。30卷。选录自先秦至梁的100多位名作家的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也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全书按体区分,从类编排,共列赋、诗及诸体散文等39类,并于赋、诗类中又分若干子目,其文体辨析达到空前细致的阶段。但也存在分类碎杂的缺点。此书摒弃了经、子、史(除少数赞论序述以外)等学术著作,入选作品大都“以能文为本”,合乎“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材标准。这表明编者企图用南朝文笔之辨的理论来划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尽管其所立标准有片面性,还不甚科学;但却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尝试。对于促进文学独立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此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广。隋唐间便有“文选学”的出现;到了宋代,甚至流传“《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选学”即重于时,于是训注家先后继起。重要的注本有:唐显庆间李善的注释,其改分原书30卷为60卷,搜集资料颇多,较有价值。又开元间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的合注,称“五臣注”,其重在解诂。后宋人合此两注为一书,成“六臣注”,其中善注的原帙反逐渐湮没不彰。今所见版本,有敦煌卷子本《文选》李善注、《文选音》、《文选集注》等残卷,分别收在《鸣沙石室古籍丛残》、《敦煌秘籍留真新编》及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影印唐抄本》第3至第9集中。刻本最早的为北宋明道本,已残。清嘉庆年间胡克家曾据南宋尤袤所刻李善注本复刻,并附《考异》10卷,以后刻本多以胡本为依据。较通行的有1977年中华书局据胡刻断句缩印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胡刻点校排印本。

为您推荐

《曹都诗文选》

《曹都诗文选》:曹都必力格着。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蒙古文版。25万字。收入作者1945年至1980年期间创作的诗歌、小说、评论50余篇,分3个部分。诗歌部分收入《国旗颂》、《建设的呼唤》、《再见吧,乌兰浩特》、《呼..

《历代文选》

《历代文选》:冯其庸等选注。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9月至1963年8月版。53万字。共选历代散文作品150篇,分上、下册。上册起自先秦,终于南北朝;下册起自唐代,终于清末。包括传记、政论、书札、随笔、游记、小品、墓志铭等各..

《中国历代文选》

《中国历代文选》: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9月版。66.6万字。2册。选录先秦至近代的散文123篇,计79家。所选文章,既着重疏散之体,也不排斥骈俪之作,还选了一些散文化了的有韵之文(如赋..

《韩愈文选》

《宋文选》

《宋文选》:四川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7月版。42.2万字。2册。根据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选录在内容上和艺术上大致能代表宋文成就的文章119篇,总计作者70人。“北宋部分”为上..

《三苏文选》

《三苏文选》:宋·苏洵等着。牛宝彤选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版。20万字。共选“三苏”文72篇,其中苏洵10篇,苏轼54篇,苏辙8篇。选文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并注意到题材和体裁的多样性;多选精粹短文。以《四部..

《唐宋八大家文选》

《唐宋八大家文选》:牛宝彤着。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版。42.3万字。选辑唐宋八大家各类体裁和题材的散文108篇。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次序排列。每家之前有绣像一幅,均为故宫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