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灯》

    《学灯》 : “五四”时期有重大影响的报纸副刊。起初是以评论学校教育和青年修养为主的刊物,后成为“五四”时期新文艺创作的重要阵地之一。1918年3月4日创刊,屡次改刊。至1919年12月起逐日发行。张东荪、宗白华、郑振铎等先后任编辑。该刊办刊的侧重点也因时而异,时而教育,时而书评随笔,介绍世界文艺思潮或其他社会科学,一直不定。屡出屡停,屡停屡复,并一度称《星期学灯》、《时事新报学灯》,1947年2月24日终刊。在“五四”期间,该刊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思潮和文艺,发表新文学作品。思想方面介绍了杜威、柏格森、罗素、基尔特主义、工团主义。文学方面译介了安徒生、哈代、契诃夫、左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美国意象派。创作方面它发表了郭沫若诗作以及冰心、李金发、徐志摩、郑伯奇、徐玉诺、鲁迅、郁达夫等人的著译。

为您推荐

《现代评论》

《现代评论》 : 现代综合性刊物。周刊。1924年12月13日创刊于北京,以26期为一卷。1927年7月23日出版第6卷第137期后,迁往上海。1928年12月29日出至第9卷第209期停刊。其间曾出增刊四种。又以现代社..

《京报副刊》

《京报副刊》 : “五四”时有重大影响的报纸副刊,综合性刊物。孙伏园编辑,1924年12月5日创刊,日出一号,每号印16开纸8版,每月合订一册,至1926年4月24日《京报》被奉系军阀封闭而停刊,共出477号。行..

《新青年》

《新青年》 :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它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是适应于当时中国知识界..

《台湾青年》

《文学周报》

《文学周报》 : 文学期刊,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1921年5月10日创刊,先后由郑振铎、谢六逸、叶绍钧、赵景深等人负责编辑,初名《文学旬刊》,自1923年7月第81期起改名《文学》(周刊),均附在上海《时事..

《甲寅》

《甲寅》 : 政论性期刊。1914年5月创刊于日本东京。月刊。秋桐(章士钊) 主编。不久即停刊,1925年复刊,改为周刊。1927年2月停刊,共出45期。内容大都宣传复古思想,对“五四”以来的进步文艺思潮大举..

《语丝》

《语丝》 : 周刊。1924年11月17日创刊于北京。从第二年起由北新书局发行。孙伏园、周作人先后任主编。1927年10月23日被奉系军阀查封。共出154期。1927年12月在上海复刊,至1930年3月停刊,共出2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