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枪的人》

    《带枪的人》 : 包戈廷创作的第一部再现列宁形象的舞台剧,与后来陆续完成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1941)、《悲壮的颂歌》(1958)组成著名的“列宁题材”三部曲。《带枪的人》以震憾世界的十月革命的进程为基础,通过描写列宁武装工农的思想所取得的胜利,表现革命导师的伟大和质朴。剧中成功地塑造了农民出身的士兵雪特林的形象。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归途中受到彼得堡革命激情的感染,抱着“看看首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的好奇心走进斯莫尔尼宫,在走廊上正好遇到列宁。交谈中,列宁的真知卓识、质朴和亲切的态度使他非常佩服。于是他打消了回家买牛种地过太平日子的念头,决心“立即去”为苏维埃政权而战斗。他作为新任指挥员,同契毕索夫一起,带兵迎头痛击克伦斯基的部队,并巧入敌阵做瓦解工作,使敌军纷纷倒戈,转而“跟苏维埃走!”。雪特林的形象既生动又深刻。剧本通过他受到列宁启发走向革命的情节,揭示了千百万俄国农民在十月革命期间所走过的道路。列宁虽然不是剧中的主角,但是却是全剧的灵魂。

为您推荐

《致果戈理的一封信》

《致果戈理的一封信》 : 这是别林斯基给果戈理写的一封信。1846年果戈理出版了《与友人书信集》。在这本书信集里,果戈理公开维护农奴制度、沙皇专制制度和宗教迷信思想。当年曾经热心捍卫过果戈..

《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

《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 : 俄国第一个贵族革命家、作家А.Н.拉季舍夫的代表作,完成于1790年。《旅行记》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游记,以作家出游路经的驿站为篇章名称。作家既对亲眼目睹的俄国农奴..

《伊戈尔远征记》

《伊戈尔远征记》 : 俄国古代文学的第一部名著,英雄史诗,作者不详。成书于1185至1187年间,描写罗斯王公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当时基辅罗斯内忧外患,常受游牧人的骚扰和袭击,而王公们争权夺利互相..

《纨袴少年》

瓦姆皮洛夫

瓦姆皮洛夫 : 苏联俄罗斯剧作家。生于伊尔库茨克州库图利克镇一教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伊尔库茨克大学历史语文系。大学毕业后分派到《苏维埃青年报》编辑部工作。1958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在《伊..

《前夜》

《前夜》 : 屠格涅夫的六部长篇小说之一。它通过叶琳娜同保加利亚的爱国志士英沙罗夫相爱,一起奔赴保加利亚参加反土耳其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故事,歌颂了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作出自我牺牲的“新人..

《可怜的丽莎》

《可怜的丽莎》 : 又译《苦命的丽莎》。俄国感伤主义作家、历史学家Н.М.卡拉姆津的代表作,中篇小说,发表于1792年。故事发生在莫斯科城郊。丽莎出身于勤劳朴实的农民家庭,年轻貌美,因父亲早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