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科夫斯基

    茹科夫斯基 : 俄国诗人。出生于地主家庭。曾就学于莫斯科大学附设的贵族寄宿中学。校长熟知西欧浪漫主义文学,对他的文学兴趣有影响。毕业后继续研究英、法、德等国文学。1802年发表第一篇诗作《乡村墓地》,根据诗人格雷的悲歌意译而成。1808至1810年主编《欧洲通报》。1812年参加卫国战争,曾写过《俄国军营中的歌手》一诗,引起很大反响。1815年进宫廷任职,做保罗一世的伴读,1825年起任后来的亚历山大二世的教师。政治上保守,始终不赞成革命行动,但曾设法减轻对十二月党人的刑罚,改善舍甫琴科、普希金、蒙托夫的境遇。1839年放弃宫廷职务去德国旅行,在德结婚后长期居住德国。被认为是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感伤主义的幻想,着重描写人物的内心生活和对自然的感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再创造民间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悲歌《黄昏》、《捷昂与艾斯欣》、《柳德米拉》、《斯维特兰娜》、《十二个睡着的姑娘》)。不过他的浪漫主义倾向带保守性。在翻译上有很高的成就。翻译过荷马的《奥德修记》、《鲁斯捷姆和佐拉布》及拜伦、席勒等诗人的作品。

为您推荐

拉季舍夫

拉季舍夫 : 俄国革命思想家、作家。出身贵族。1771年毕业于德国莱比锡大学,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影响。1783年左右创作第一篇革命诗歌《自由颂》,预言革命必将到来。主张摧毁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实行农民..

克雷洛夫

克雷洛夫 : 俄国寓言作家。生于一个军医家庭。9岁丧父后就开始做工,没受过多少正规教育。1782年迁居彼得堡,任税务局办事员。同年写成第一部喜剧《用咖啡渣占卜的女人》,从十几岁就写剧本。1786至1..

哥特同盟

哥特同盟 : 1811年瑞典韦兰姆省几个年轻的乌普萨拉大学的校友建立的团体,俗称“旧派”。最初,它的目的不是文学性质的,而是爱国主义的。他们力图恢复古哥特人的自由精神、大丈夫气概和坚毅不拔的性..

雷诺

瑞典文学院

瑞典文学院 : 1786年3月20日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仿照法兰西学士院而建立,目标是为瑞典语言的纯洁、健康和高雅。文学院院士定为18名。第一批院士中有著名作家谢尔格伦(1751—1795)和莱奥波德尔(..

诺维科夫

诺维科夫 : 俄国教育家、作家、出版家。曾创办讽刺杂志《雄蜂》、《画家》和《钱袋》等文学刊物,在这些刊物上发表文章抨击农奴制度,揭露地主阶级的寄生生活,上流社会的崇洋媚外。在莫斯科开办印刷..

冯维辛

冯维辛 : 俄国剧作家。生于贵族家庭。曾任外交部译员和部长办公室秘书。具有启蒙思想。俄国喜剧的创始人。成名作《旅长》(1700年上演)是俄国最早的一部社会讽刺喜剧,以讽刺手法嘲笑了外省官僚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