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因:①继承,沿袭。
孔子哲学范畴。《论语·为政》:“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王夫之《四书训义》:“其道必因,其所因之道曰礼。”何晏《集解》引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所损益,谓文质三统。”孔子认为有万世不易之常道。孔子哲学思想体系中尚未提炼出一个与“因”相对的“革”范畴。
然而已提出与“因”相对的“损益”范畴,已有变易之义。但后世儒者发挥时,将孔子所提出的“因”加以绝对化。
朱熹认为:“此一章‘因’字最重,所因,谓大体;所损益,谓文为制度,那大体是变不得底。”(《朱子语类》卷二十四)②依靠,凭藉。
《论语·学而》:“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此“因”有人读为“姻”字。)《孟子·公孙丑下》:“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③又加以。
《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为您推荐
[四书]兴于诗:孔子关于人之修养的思想。
意谓人之修养兴起于学《诗》。《论语·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何晏《集解》引包咸注:“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皇侃《义疏》引江熙云:“览古人之志,可以发其志意。..
[四书]匡:①古邑名(今河南长垣西南十五里之匡城)。
春秋卫地,后为郑所占。鲁定公六年(前504),阳虎帅师“侵郑,取匡”(《左传·定公六年》),为匡人所忌恨。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适陈,过匡,为匡人误为阳虎,而困五日。
《论语·..
[四书]仲弓:(前522-?)孔子弟子。
姓冉,名雍。仲弓为其字。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二十九岁。出生在“贱人”之家(《史记·仲尼弟子传》)。孔子喻之为“犁牛之子”《论语·雍也》。《孔子家语》载:为“伯牛之宗族。”一说为..
[四书]师:①老师,教师。
《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孟子·梁惠王下》:“《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②古代的乐官,太师、少师之师。《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
[四书]有攸不惟臣:有些人不想臣服。
《孟子·滕文公下》:“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匪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自“有攸”以下是古《尚书》之文,今已之逸。(梅赜由此采入伪《武成》篇,有所改动。)是写武王东..
[四书]伐:①讨伐。
《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又:“何以伐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孟子·梁惠王下》:“武王伐纣”②自夸、夸张。《论语·公冶长》:“愿无伐善,无施劳。”《论语·雍也》:“孟之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