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春秋

[四书]春秋:①西周、春秋时期编年体史书的通称。

周王室和一些诸侯国的史官都着有《春秋》。《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一也。”朱熹《孟子集注》:“记事者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此鲁之《春秋》,乃鲁国当时的史书。

此外还有《周春秋》、《燕春秋》、《宋春秋》、《齐春秋》等,秦、汉以后的史书,也有以“春秋”命名的,如西汉陆贾着《楚汉春秋》、东汉赵晔着《吴越春秋》、北魏崔鸿着《十六国春秋》等。②现存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为后世编年体的滥觞。

亦称《春秋经》。《汉书·艺文志》着录《春秋》古文经十二篇、今文经十一篇。相传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编写的《鲁春秋》,并参考周王室及各诸侯国史官的记载修成。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凡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十二公,共二百四十二年。内容为周王室及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活动如朝聘、会盟、战争等,以及一些自然现象如日食、地震、水灾、旱灾、虫灾等。记事极简,每条最多不过四十余字,最少仅一字。

《孟子·滕文公下》:“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孟子·离娄下》:“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孔子作《春秋》,目的在于惩恶而劝善,所以“《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史记·孔子世家》)。其文有褒贬之义,即所谓的“春秋笔法”,对后世史书编纂及文学创作起到过极为深刻的影响。《春秋》问世后,出现过几部阐述其经义的传,今存有《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着重于史实的叙述,而后二传则偏重于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初《春秋》经文与三传分列,后世学者分经文之年于三传之首,故今已不复有单独流传的《春秋经》。本为史书,自西汉以来,被儒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一。

后人以此书记事所包括的时代,称为春秋时代。



为您推荐

汪氏四书

汪氏四书:清初医家汪昂(1615-?)编着的《素灵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四部医书的合称。汪昂系安徽休宁人。《医方集解》21卷,成书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书中摘录前人对方剂配伍的解释,并叙述..

[圣经]二十四书

[圣经]二十四书:(释)~是犹太人对希伯来《圣经》(即基督教《圣经》中的《旧约》)的一种称谓。认为《圣经》由24卷书构成,包括律法书5卷、先知书8卷和圣文集11卷。5卷律法书即“摩西五经”,是《圣经》开头的《创世记》、..

[圣经]马卡比传四书

[圣经]马卡比传四书:(释)~是《伪经》的一卷。约成书于公元20至54年。属历史哲学论文,意在阐述服从理性、克制情欲的极端重要性。一度被认定为犹太史家约瑟福斯的作品,并名之以《论理性的超越性》。传统书名~得自书中以大..

四书五经

[四书]尽美矣又尽善

[四书]尽美矣又尽善:孔子的美学观。 意为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郑玄注:“《韶》,舜乐也,美舜自以德禅于尧;又尽善,谓太平也。《武》,周武王..

[四书]阳虎

[四书]阳虎:春秋时鲁国贵族季氏(季孙氏)家臣。 即阳货。或说字货。 又称阳氏。孔子年轻时,季孙氏“飨士,孔子与往”,被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史记·孔子世家》)。当阳虎专鲁政时,又笼络孔子,而“孔..

[四书]阳货

[四书]阳货:①《论语》篇名。 第十七篇。汉石经凡二十六章,何晏《集解》二十四章(刘宝楠《正义》从之),朱熹《集注》复为二十六章。邢本“古者民有三疾”章下有“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唐石经亦有此章,但系旁注。清崔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