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孩子——一个生活在陆地上小孩子的神奇故事》

《水孩子——一个生活在陆地上小孩子的神奇故事》:

查尔斯·金斯莱着(Charles Kingsley,1863)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前两年出版,是英国作家写的最早幻想作品之一。

既没父亲也没母亲的小孩汤姆被可恶的扫烟囱工人格里姆斯雇去爬烟囱扫烟灰。主人常打他且语言下流,但汤姆还是相当快活,因为他也不知道还有更好的生活。有一天大清早他们到哈色弗大庄园扫烟囱。

在漆黑的烟道里汤姆迷了路,来到乡绅小女儿埃丽的卧室。

埃丽看到他尖叫了起来。汤姆不知所措,从窗口跳了出去,跑进了园林,不久被约翰爵士的家人追到;他们认为他是在偷东西时被当场碰上的,汤姆从他们手中挣脱,从一块陡峭的石灰岩悬崖爬了下去,来到了一所女子学校。那里的一位老妇人让他休息了一会儿。又跑了十多英里后,汤姆实在累了,他发着烧。

沿着河的下游迷迷糊糊涉水下去,似乎听到了教堂的钟声。他自己想凉快一下,脱光了衣服,跳进水里,然后他睡着了。事实上,他的肉体已淹死,但他变成了新的模样——水陆两栖的不讲道德的水中婴儿。

很长时间他就呆在浅浅溪流里,学着河里动物的生活方式。

最后,为了找到像他自己一样的水中婴儿当伙伴,他就开始向下游。对一只虾表示善意后,他掌握了看其他水孩子的本领,跟他们一起他游到了海上的具有魔力的圣布兰当岛。在那儿他见到了严厉夫人,她根据水中婴儿好坏的行为奖惩他们;另外还见到了纯洁可爱母亲般的温柔夫人。

在干燥的陆地上,淹死的汤姆引起了极度的悲哀。

有一天乡绅的女儿埃丽在海边瞥见了海下的水孩子汤姆。她想再看一眼,结果跌了一跤,头碰在岩石上,死了。

不久她也到了汤姆的海底世界,也成了水孩子。她纯朴的性格赢得了特别的回报:每星期天她可以离开水孩子到一个汤姆不能陪她去的地方。他渴望跟她一块去,但他想动身寻找“虚无地的另一端”时,他必须营救被禁闭在一个特别地狱的他的老主人格里姆斯。

他见到了许多奇怪的陆地、人类,遇上了哺育海生动物的伟大母亲凯里后,他完成了寻找的任务,于是被奖励跟埃丽在星期天一同回“家”——一起到天堂去。

金斯莱的妻子范妮·金斯莱在丈夫死后公布了该书的写作缘由:

“这一年(1862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坐着吃早饭的时候,我给儿子父亲提起一个他早些时许下的允诺:‘罗斯、莫利斯和玛丽都拿到了书,那小孩也应该给一本’。他没有回答,但马上站起来,走进书房,锁上了门。

半小时后,他带着小汤姆的故事回来了。这就是《水孩子》的第一章,写好后改都没改。每月在《麦克米伦杂志》刊出(1862、8—1863、3)的该书的其余部分,像第一章一样写得同样欢快、同样轻松。

金斯莱的《英雄们》(1856)献给了三个大孩子罗斯、莫里斯和玛丽;而《水孩子》这个故事被印成书时,写着这样的献辞:“献给我小儿子格伦维尔·亚瑟及所有的乖小孩。”

金斯莱塑造汤姆这个形象,描述他的经历部分是通过阅读一份有关童工的政府报告得来的;但也是(好像是)根据当地一个扫烟囱的小孩西沃德的生活经历得来。他在金斯莱的家乡埃佛斯来——雷克特里扫过烟囱。西沃德最后当上了沃金汉市的市长。他常称他是汤姆的原型,并评论说;“我知道从漆黑的烟道爬下来的滋味。用膝盖、手和胳臂肘艰难地爬动时,不仅要粘满烟灰,而且也沾有血。”

该书部分是在伊春河岸的温切斯特的阿尔雷斯福德写成的(金斯莱与朋友们当时一直呆在那儿)。小说中的风景也与德文郡的海岸有些关系。水下和海底的细节描述显示了金斯莱一个海洋学者的卓越才华。

这一点已在《淡绿色》或《海边奇遇》(1855)中得到了展示。

开始的时候插图画家对水孩子裸体这一点不肯定。金斯莱曾清楚地说过汤姆对“一丝不挂感到非常痛快”!然而,尽管佩顿的最初插图是裸体的,斯克尔顿1869年增补的画却又给大多数孩子穿上了衣服;像以后的艺术家鲁宾逊也经常把汤姆画成穿着一条肥大的游泳裤。至少有一位坦率的艺术家(1950年洛克版)在孩子的中间部位画上了像裙子一样的鱼鳃,使他们看起来文雅一些。

该故事一出版就广泛流行开来。李耳写信给金斯莱说他“完全相信故事是全真的”。

《水孩子》经常被改编成剧本。

该书的成功大多归功于书中写的讨伐精神。

金斯莱攻击的不仅是这位扫烟囱童工的明显邪恶——作为莫利斯基督教社会党人他早已注意这些问题了,而且也攻击在写儿童作品时反对神话故事而喜欢故事有教育意义的不幸做法。《水孩子》是金斯莱赞成想象反对事实堆积的佐证。汤姆去救格里姆斯时曾经到过这样一块地方,那里一张告示上写道:“此地不许玩玩具。”这个地方居民的孩子们——他们是有头没身的萝卜。

因为金斯莱禁不住要说教,所以大多数20世纪的童话评论家都痛惜《水孩子》的教训方法,认为它是一部有缺陷的代表作。当然它教训人的本身也说明它比卡罗尔的作品早一个时期。但是金斯莱的这部作品在纯虚构和激情的表现方面较之萨克雷的《玫瑰与指环》和罗斯金的《金河王》有了许多进步。

为您推荐

《西流水的孩子们》

《西流水的孩子们》:周而复着。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7月版。11万字。反映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少年儿童斗争生活的小说。栓栓性格内向,但在关键时刻却表现得非常英勇,他冒死从鬼子刀尖下救出夏区长,带领小伙伴假设地雷阵..

《为男孩子争气》

《为男孩子争气》:汪洋着。海燕出版社1991年1月版。5.2万字。精选10岁小作者汪洋的近百首短小精悍的儿童诗,分“‘六一’雨”、“七色花”、“八哥鸟”3部分。表现孩子们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情、真实的心理。每首诗都富..

《太阳的孩子》

《太阳的孩子》:申爱萍着。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5年9月版。9万字。儿童诗集。内容有战争硝烟中孩子们对未来世界的憧憬,有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们对幸福生活的歌颂。收入“儿童诗丛”。收入该丛书的还有《我爱自然我..

《献给孩子们》

《给孩子们》

《给孩子们》:张天翼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9月版。16万字。儿童文学作品集。收短篇小说、童话、剧本共7篇。作品有的反映新中国少年儿童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严格要求自己,好学上进的优秀品德;有的歌颂集体主义精神,写有缺..

《神奇的小竹马》

《神奇的小竹马》:郭洪波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年4月版。8万字。介绍环保知识的童话故事。在风沙弥漫的格里奇奇大沙漠里,盘踞着一对凶恶的妖怪——沙妖和风魔。它们把周围的城镇一个个都变成看不见花草、听不到鸟..

《怪孩子树米》

《怪孩子树米》:郑允钦着。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4月版。6.5万字。童话。恩特先生在一棵树上发现了一个孩子。他把这孩子领回家,起名树米。树米活泼调皮,有不少特异功能。恩特先生只好把树米送进远近闻名的顽童学校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