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善兼济

独善兼济:

儒家的人生观。语出《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一句通常被人说成“达则兼济天下”。《孟子·滕文公下》有另外一种表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所谓“穷”,是指在仕途上不得志;所谓“达”,就是在朝廷居于高位。儒家是入世主义,而其入世的主要方式就是从政,叫做“学而优则仕”或“治国平天下”。但一个人在仕途上的穷通,并非取决于本人的一厢情愿,如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孟子游说诸侯,终生布衣。孔孟的长处,就在于能自己找到解释。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出仕),无道则隐。”又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并不是以出仕为人生唯一的出路。孟子提出“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实际上是对孔子人生态度的补充,使其更为明确。一个人如果有幸参与朝政,就以天下为务,使民众受到惠泽,这是积极的人生;如果没有机会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退而修身,洁身自好,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人生。这是两种人生设计,“兼济”是进,“独善”是退,进退有据,进退都不离儒家圣贤之道。

为您推荐

五蕴皆空

五蕴皆空:佛教基本观念之一。蕴是集聚、类别的意思,五蕴就是对宇宙万有(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五种分类。佛教的这种分类,是以人的心理感知为依据的,总分为色、受、想、行、识,故称五蕴。色蕴,指显现于外界的事物,相当于..

丧礼

丧礼:悼念及安葬死者的过程及其礼仪,在“五礼”中属凶礼。古人相信人有灵魂,人死后灵魂不死,因此丧葬非常严肃庄重。孔子在解释“孝”时,就曾经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据《礼记》记载,古人在亲属初去世后,先要..

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中国人唯一被尊为经的佛教着作。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据佛教传统,释迦牟尼所说才是经,那么将中国人所说尊为经,就难免有“僭越”之嫌。六祖是禅宗第六代传人慧能。慧能是一字不识的文盲,主张“..

奸臣

佛陀

佛陀:佛教修证的最高果位。佛陀是梵语音译,简称佛,也译为浮屠、浮图,原意为觉。觉有三层意义:一叫自觉,即所谓自悟本性;二叫觉他,即所谓说法度人;三叫觉行圆满。具备这三点的“觉悟者”,就可称佛陀。据说,释迦牟尼在三十五岁那一..

葬仪

葬仪:安葬死者的方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民族在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方面各有特点,故其安葬死者的形式也不相同,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此外还有天葬、悬棺葬等。汉族以土葬为标准葬式,这与..

佛藏

佛藏:佛教文献的汇编。释迦牟尼在世时,他的说教靠师徒口口相传,并无文字记载。他逝世后不久,为了对他的说教进行甄别、审定,他的弟子以及信徒举行集会,由亲闻说教的人背诵佛的教诲,得到大家公认的就用文字记载下来,这叫做“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