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诗本音十卷

[诗经]诗本音十卷:

(清)顾炎武撰 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昆山(今属江苏省)人,初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

学者称亭林先生。明诸生。少时参加“复社”,反对宦官权贵。

清兵南下,母王氏殉国。

又参加昆山、嘉定一带抗清起义。失败后,遍游华北,访问风俗,垦荒种地,纠合同志,仍筹谋起事。晚岁卜居华阴,卒于曲沃。一生不忘兴复,六谒明陵,爱国之念,老而弥笃。

他学识渊博,工诗文。

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入清后,拒受博学鸿词科。

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赞成张载关于“太虚”、“气”、“万物”三者统一的学说,反对空谈“心、理、性、命”,主张“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曾考订古音,离析《唐韵》、分古韵为十部。着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诗本音十卷》为《音学五书》之二。书中主陈第诗无叶韵之说,不与吴棫的《韵补》相争,也全不用棫之例。

但即本经所用之音互相参考,证以他书,明古音原作是读。非由迁就,故曰本音。

每诗皆全列经文,而注其音于句下。与今韵合者注曰广韵某部。

与今音异者,即注曰古音某。大抵密于陈第而疏于江永。

故永作《古韵标准》驳正此书者颇多。然合者十九,不合者十一。南宋以来,随意叶读之谬论,至此一一廓清,厥功甚钜。当以永书辅此书,不能以永书废此书。

《诗本音十卷》见于《音学五书》符山堂本、观稼楼本、岵瞻堂本、思贤讲舍本、文瑞楼石印本、鸿章书局石印本;《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皇清经解》道光本、咸丰补刊本、鸿宝斋石印本、点石斋石印本;《音韵学丛书·音学五书》。

为您推荐

[诗经]诗问一卷

[诗经]诗问一卷: (清)汪琬撰 汪琬(1624-1691)清江苏长洲(今吴县)人,字苕文,号钝翁,晚号尧峰,又号玉遮山樵。顺治进士,曾任刑部郎中、户部主事等职。康熙时,举博学宏词科,授编修。因病乞归,结庐尧峰山,闭户着书。与魏禧、侯方域齐..

[诗经]诗触四卷

[诗经]诗触四卷: (明)贺贻孙撰 贺贻孙,明末清初江西永新人,字子翼。明末诸生。善诗文,与万茂先、陈士业、徐巨源、曾尧臣等结社豫章(今南昌)。明亡,不仕。顺治初,特列贡榜,不就。康熙间,荐举博学鸿词科,他剪发衣缁,逃入深山。着..

[诗经]朱子诗义补正八卷

[诗经]朱子诗义补正八卷: (清)方苞撰 方苞(1668-1749)清安徽桐城人,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康熙进士。曾因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后得赦,命入值南书房,官至礼部右侍郎,为文颖馆、经史馆、三礼馆总裁。论文推崇韩柳,力求..

[诗经]诗说三卷

[诗经]续诗传鸟名三卷

[诗经]续诗传鸟名三卷: (清)毛奇龄撰 奇龄曾作《毛诗续传》,因遭乱避仇佚之。后从邻人吴氏子得卷末鸟名一卷,与其门人缉缀之,衍为三卷。大意在续毛诗而正朱传,每条皆先列集传之文于前,而一一辨其得失。考训释毛诗草木虫鱼者..

[诗经]田间诗学十二卷

[诗经]田间诗学十二卷: (清)钱澄之撰 钱澄之(1612-1693),明末清初桐城(今属安徽省)人,初名秉镫,字幼光,后改名澄之,字饮光,号田间。诸生。通经学,从黄道周学《易》。福王立,马士英、阮大铖兴大狱,化名逃亡。桂王称帝,授庶吉士,官至..

[诗经]诗经注疏大全合纂三十四卷

[诗经]诗经注疏大全合纂三十四卷: (明)张溥撰 张溥(1602-1641),明末太仓(今属江苏省)人,初字乾度,改字天如,号西铭。嗜学成癖,所读书必手抄七遍,名读书处为“七录斋”。崇祯进士,改庶吉士。与同邑张采齐名,时称“娄东二张”。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