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尔,W.

    鲍尔,W. :   奥地利剧作家。曾先后在格拉茨、维也纳攻读戏剧学、法国语言文学、法律和哲学。是"格拉茨作家大会"和"城市公园论坛"成员。1970年获彼得 -罗赛格文学奖金和弗兰茨-泰奥多-克索柯尔奖金。他的创作受到荒诞派戏剧,尤其是E.尤内斯库的影响。早期作品较多采用通俗文艺手法和"大众艺术"(波普)技巧。他的"微型戏剧"类似供人阅读的荒诞怪异的电影脚本。鲍尔的另一部分作品,如《六人舞会》(1969)等,没有情节,他称之为"剧院里的广播剧"。后来的剧本又常被人称为维也纳大众戏剧的远方嫡系之作,表面看来接近现实主义或自然主义,实则给人以超现实的印象,意在使观众看戏后联想到现实,从而产生震惊和恐怖。
  《魔幻的下午》(1968)描写 4个22~30岁的青年人被成年人的世界所抛弃,共同消磨着无聊的时光,空虚的生活使他们互相敌视、伤害,甚至残杀。《变换》(1969)描写一个体魄健康的外省画家布拉西·奥克彭柯进入一个艺术家小圈子,通过小圈子的运转体制控制别人,至使原想置布拉西于死地的费里自杀身亡。《群鬼》(1974)的剧情同《变换》相似,但结局相反。一个外来的充满朝气的瑞士女人玛格达,在一次不怀好意的社交游戏中,被逼得神经失常,送入疯人院。《六人舞会》(1969)描写了参加舞会的人不断在舞厅和厕所之间的会面。作者借助厕所里传出来的冲刷马桶的水声、舞厅里传出来的音乐的噪声和谈话的片言只语,制造一种关于舞会的幻觉,让观众去想象舞会的情景。鲍尔的剧作专门展示观众熟知的社会上那些伤风败俗的领域,目的不在于揭露小市民的丑恶意识,而是要唤起和满足观众的所谓"反社会本能"。他剧作中的中心人物都是社会的局外人和对自己行动的意义丧失信心的艺术家。

为您推荐

巴雷特,L.

巴雷特,L. : 美国演员、导演。以扮演W.莎士比亚戏剧人物著称。生于新泽西州帕特森,卒于纽约。1853年在底特律首次登台,在《法国间谍》中扮演穆拉德一角。1862~1863年演出季节在《哈姆雷特》和《理查三世》里担..

《把眼光放远一点》

《把眼光放远一点》 : 中国独幕话剧。作者胡丹沸。冀中军区火线剧社1942年首演。剧本在1944年6月20日至23日的延安 《解放日报》上发表,后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室编辑的《..

贝恩哈特,S.

贝恩哈特,S. : 法国女演员。在巴黎国立戏剧学院学习时获悲剧及喜剧表演两个二等奖。1862年进入法兰西喜剧院。离去后,先在巴黎一些商业性剧院演戏,又去西班牙巡回演出,然后进入巴黎奥德翁剧院。1874年,贝恩哈特..

白杨(1920~  )

巴雅尔,H.

巴雅尔,H.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剧作家。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鲁姆堡。1945年起作农业工人。1949~1951年在哈勒大学学习斯拉夫语言文学,后任俄语教师。1955~1957年就读于莱比锡文学院,1959~1967年在柏林剧团作艺术顾..

《豹子湾战斗》

《豹子湾战斗》 : 中国话剧作品。作者马吉星。1964年分别在《剧本》月刊第五期和《长江戏剧》第一期上发表。同年10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于1964年首演。   剧本以1940年抗日..

跋娑

跋娑 : 古印度梵语戏剧家。1909年,在南印度特里凡得琅先后发现13部用马拉雅拉姆字体抄写的古代梵语戏剧抄本,据考证是长期失传的跋娑作品,故统称为"跋娑十三剧"。跋娑十三剧可以按题材分成5组:① 取材于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