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曼,L.

    海尔曼,L. :   美国女剧作家。 1905年6月20日生于南方新奥尔良市。祖辈为德国犹太移民。父亲经商失败,随父母迁居纽约。曾就读于纽约大学,后在出版公司、百老汇和米高梅电影公司担任过剧本审读工作。读稿之余,从事剧本写作。1934年剧本《儿童节目》在百老汇上演,获得极大成功,首次演出即连演691场,一时载誉剧坛。1939年推出《小狐狸》连演410场,被剧评界视为海尔曼压卷之作。1941年写《守望莱茵河》;1944年写《搜索的风》;1946年写《树林那边》,此剧为《小狐狸》的前篇;1951年写《秋园》;1960年写《阁楼上的玩具》。
  晚年,海尔曼致力于回忆录的写作,有《一个未成熟的女人:回忆录》(1969)等著作出版。
  海尔曼一生获得多次荣誉奖赏。剧本《守望莱茵河》得1941年纽约戏剧评论界奖;《阁楼上的玩具》于1960年得纽约戏剧评论界奖;1962年还曾任全国文学艺术院副主席;1969年《一个未成熟的女人》得全国文艺书籍奖;同年全国文学艺术院为酬答她在戏剧、电影、文学上的成就和贡献,授予她金牌奖。此外她还接受了若干著名大学的荣誉学位及嘉奖。
  海尔曼还是个社会活动家,1938年曾访问苏联、法国及西班牙。1937年西班牙内战开始,她即参加联合反法西斯难民委员会。1940年成为美国和平运动领导人之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海尔曼被邀去苏联视察前线。50年代时曾被美国国会非美活动委员会传讯,因拒绝出席作证,被列名于好莱坞10人案的黑名单内,失掉了剧本写作和上演的权利,又被罚巨款,不得不出售家产。1960年《阁楼上的玩具》上演成功后,海尔曼才稍解困境。1984年6月30日因心脏病猝发逝世。
  海尔曼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以情节见长。她的作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写美国上层中产阶级的霸道行径,剧中人往往图谋私利而使他人归于毁灭,如《儿童节目》中制造谣言诬陷女教师致死的学生及其家长,《树林那边》中靠告密、走私、重利盘剥、巧取豪夺而致富的马库斯·哈巴德及其长子本杰明,《小狐狸》中为了争夺财产,骨肉相残的雷吉娜,《守望莱茵河》中以告发反纳粹分子为要挟、企图敲诈巨款的布朗柯维斯伯爵等。
  美国人民对当时希特勒纳粹德国与墨索里尼法西斯意大利在欧洲的暴行,采取不闻不问、置身事外的态度。海尔曼的《守望莱茵河》上演后,唤起了美国人民的良知,为后来美国参战作了动员。这一类反对霸道者的戏剧海尔曼一共写了4部。
  另一类是写旁观者或称无所作为的人的戏,共4部,剧中人多数临危动摇和徘徊不前,终于成为过于天真或无自知之明的牺牲者。如《未来的日子》写一些工会工作者对掠夺者袖手旁观,使工会工作失败;《搜索的风》写美国外交界自由主义分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支持英国张伯伦对纳粹德国的绥靖政策沦于政治失节和家庭破裂;《秋园》讽刺一批群居在老小姐康斯顿丝塔克曼开设的寄宿舍里、无所作为的可怜虫;《阁楼上的玩具》写主人翁裘里安·勃尼埃把爱和对金钱的需要视为一切,认为金钱可以买到幸福,便用不义之财为两位老姐姐购买奢侈礼物,而他的妻子又恐失却爱情,无意中泄露了秘密,以致全家遭殃。
  海尔曼的剧作,情节是多层次的,惯于用辛辣讽刺的笔触来描绘世态人情,对反面角色的描写尤其入木三分。她写霸道者的戏比写旁观者的戏更为动人。她在剧中予霸道者以控诉,予旁观者以鞭笞。正面人物往往是自由主义的美国知识阶层与孤苦无告的小人物。她的本色不在于写英雄崇拜,而在于在恶势力的弥漫中,敢于写出叛逆者的行径,着墨不多,但引起读者与观众的深切同情。

为您推荐

胡可(1921~  )

胡可(1921~  ) :   中国剧作家。满族。 1921年2月28日生于山东省益都县。少年时代肄业于山东省立第十中学和第一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于1937年秋参加北平郊区的抗日游击队,同年12月到晋察冀边区..

黑贝尔,F.

黑贝尔,F. : 德国剧作家。1813年生于韦塞布仑,1863年在维也纳逝世。父亲是个穷苦的泥瓦匠。黑贝尔13岁当学徒,刻苦自学。1835年到汉堡补习大学课程。次年开始在海德堡和慕尼黑攻读哲学、历史和文学。1839年回..

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 : 中国少年儿童艺术团体。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国共产党国难教育社党组织派共产党员吴新稼(吴莆生)前往..

河原崎长十郎(1902~1981)

《红白喜事》

《红白喜事》 : 中国话剧作品。作者魏敏、孟冰、李冬青、林朗。剧本发表于《剧本》月刊 1984年第5期。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84年6月首演。导演林兆华。   《红白喜事》是一出风俗喜剧,共4幕。以中国华北..

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

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 : 中国培养戏剧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前身是1925年秋成立、赵太侔任主任、余上沅任教授的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1926年秋,学校聘熊佛西接任系主任。1927年6月被撤销。1928年..

赫梅廖夫,Н.П.

赫梅廖夫,Н.П. : 苏联演员、导演。1919年入莫斯科艺术剧院第二实验培训所,1924年进莫斯科艺术剧院,成为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В.И.聂米罗维奇-丹钦科的学生和剧院第二代演员的杰出代表。赫梅廖夫善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