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仲彝(1903~1965)

    顾仲彝(1903~1965) :   中国戏剧理论家、教育家、剧作家。原名顾德隆,浙江余姚县人。青年时当过学徒,1924年于东南大学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其间,加入上海戏剧协社和文学研究会。以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和复旦大学教授,翻译了英·哈代小说《苔丝姑娘》、W.莎士比亚剧作《威尼斯商人》,还改编了话剧《梅萝香》。在上海"孤岛"时期,先后参加青鸟剧社、上海剧艺社。上海剧艺社首演剧目便是顾仲彝改编的《人之初》。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为上海艺术剧团、国华剧团编演了《秋海棠》、《三千金》等剧。
  抗战胜利,顾仲彝除仍任复旦大学教授外,还出任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校长。1947年春,国民党上海市参议会提出"取消剧校"案,他辞去校长职。不久,去香港任永华影片公司编剧。上海解放后,顾仲彝任上海市文化局电影管理处副处长。1957年 7月转入上海戏剧学院,任戏剧文学系教授,开设西欧戏剧史、戏剧概论、编剧概论等课程。1963年完成了他一生归结性的著作《编剧理论与技巧》,以自己独创的见解阐明了戏剧的特征、戏剧结构、戏剧人物及戏剧语言等主要课题,并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法国布伦退尔的"意志冲突"说进行了新的解释。在戏剧结构论中,他总结了德国弗莱泰格的五段金字塔公式(介绍、上升、高潮、下降、结局)、西方约定俗成的三S原则(suspense悬念,surprise惊奇,satisfaction满足)和苏联霍罗道夫提出的开放式与锁闭式结构类型。还借用美国J.H.劳森的"人像展览式"一说,构成了在中国戏剧界广为流传的所谓戏剧结构三分法。在戏剧人物论中,作者提出了人物社会性、性格心理和形体外貌三者统一,并强调人物性格有机统一的要求。他还认真研究了中国戏曲的丰富遗产和戏曲创作理论,使全书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
  顾仲彝翻译、改编、创作了近50部剧本,大致可分三类:①翻译剧本,有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J.高尔斯华绥的《相鼠有皮》和《英美独幕剧选》。②改编剧,基本上保留外国剧本中戏剧情节和人物关系,只是将剧情发生地点移到中国,剧中人姓名、身份、对话等也相应地使之中国化,如《殉情》改自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生财之道》改自莫里哀的《吝啬鬼》,《梅萝香》改自尤金·沃尔特的《捷径》、《三千金》改自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等。此类改编剧在顾仲彝全部剧作中占主要地位。③创作剧,有《秋海棠》、《梁红玉》、《八仙外传》等,也有反映现实题材的《衣冠禽兽》、《孤岛男女》、《红旗飘飘》等。


为您推荐

古罗马戏剧

古罗马戏剧 : 5 世纪下半叶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前的古罗马时期戏剧。   起源  古罗马戏剧萌芽于远古时期对农神的祭祀和农事节庆。罗马民间很早便流行一种相当粗鲁、带有戏谑色彩的即兴诗歌对唱,称为菲斯刻..

宫本研(1926~  )

宫本研(1926~  ) :   日本剧作家。1926年 12月2日生于熊本县。毕业于九州大学经济学部。在法务省任职期间,发动戏剧爱好者组建了"麦之会"组织,开始戏剧创作活动。剧本《当我们唱歌的时候》(1957)和《反应..

格雷戈里夫人

格雷戈里夫人 : 爱尔兰剧作家。原名伊莎贝拉·奥古斯塔·珀斯。1852年 3月15日出生于戈尔韦郡一地主家庭。1880年与退休的锡兰总督威廉·格雷戈里爵士结婚,1892年丈夫死后从事文学活动。1896年结识诗人和剧..

工农剧社总社

格里鲍耶陀夫,А.С.

格里鲍耶陀夫,А.С. :   俄国剧作家,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出生于一近卫军军官家庭。1808~1812年就读于莫斯科大学。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他以志愿者身份参军,1816年退伍,入外交部任职。1818年被..

宫廷剧

宫廷剧 : 在封建贵族的宫廷及宫廷剧院里上演的戏剧。欧洲的宫廷剧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当时上演的戏剧,除了即兴喜剧是来自民间和在民间演出外,余者如喜剧、悲剧、田园剧等,都是供少数上层人物欣赏的。   ..

格洛托夫斯基,J.

格洛托夫斯基,J. :   波兰导演、 戏剧家, 生于波兰东部的热舒夫省。1951~1955年在克拉科夫戏剧学校学习,毕业后赴莫斯科戏剧学院表演系深造。回波兰后担任克拉科夫老剧院和波兹南的波兰剧院导演。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