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芳(1918~  )

    张瑞芳(1918~  ) :   中国话剧、电影演员。1918年6月15日出生于河北保定军官家庭。自幼随父辗转南北。10岁时,父亲去世,随母定居北平。张瑞芳在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学上学时,成为校内演剧活跃分子,演出过田汉的《梅雨》、《获虎之夜》,李健吾的《这不过是春天》及莫里哀的《心病者》等。18岁进北平国立艺专西洋画系学习,开始参加北平戏剧界的活动。当时北平"一二·九"学生爱国救亡运动在全国引起反响,上海左翼剧人陈波儿、崔嵬等于1937年初赴北平,在燕京大学为"学联"演出一台独幕剧,张瑞芳被邀参加,在《黎明》一剧中与崔嵬分饰男女主角。她在表演艺术上的才能,引起人们注目。同年4月她又同崔嵬合作,在香山和汤山的广场上两次为上万名大中学生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9岁的张瑞芳离开北平,参加"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在一年的时间里,她随团辗转于山东、河南一带进行抗日演剧活动,为战地军民演出了《打鬼子去》、《林中口哨》、《烙痕》、《壮丁》等独幕剧。1938年秋到重庆,她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性格、身份、经历不同的女性形象,如《国家至上》中的张孝英、《棠棣之花》中的春姑、《屈原》中的婵娟、《北京人》中的愫芳、《家》中的瑞珏、《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大雷雨》中的卡捷琳娜、《安魂曲》中的阿露霞、《芳草天涯》中的孟小云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瑞芳参加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话剧《保尔·柯察金》中成功地饰演了冬妮娅。1951年10月,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此后,她在主要从事电影摄制工作的同时,也参加话剧演出,如在《星火燎原》中扮演张玉兰,在《家》中再次扮演瑞珏,在《红色宣传员》中演李善子等。张瑞芳的表演朴素自然,格调高雅,对人物形象的创造很有深度。张瑞芳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第六届上海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及上海分会副主席,上影演员剧团名誉团长等。

为您推荐

袁牧之(1909~1978)

袁牧之(1909~1978) :   中国话剧、电影演员、编剧、导演,中国电影事业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09年3月3日生于浙江宁波。13岁到上海读中学,即开始业余演剧活动,成为洪深主持的戏剧协社的一名小演员。通..

约翰逊,S.

约翰逊,S. :   英国文学评论家、词典编纂家、散文家和诗人。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是个书商。他一生之中写作过各种题材的文章以及游记、日记、政论和传记等。他博学多才,有"约翰逊博士"之称。作为戏剧批评家,他..

越南戏剧

越南戏剧 : 越南的舞台艺术分为4大剧种:剧、嘲剧、改良剧、话剧。   剧  剧的产生发展较为复杂。根据现状推测,是以中国元杂剧为基础,吸收了一些越南流行的歌曲后形成的,是传统的古代戏,兼用韵文和散..

扎波尔斯卡,G.

曾孝谷(1873~1936)

曾孝谷(1873~1936) : 中国早期话剧奠基人之一。名延年,号存吴。四川成都人。诗文书画皆能。在留学日本东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时期,于1906年与李叔同等人共创春柳社。参照日本新派剧方法,于翌年开始演剧。   ..

余上沅(1897~1970)

余上沅(1897~1970) :   中国戏剧教育家、理论家。湖北沙市人。生于1897年10月4日。1970年4月30日在上海逝世。余上沅1912年入汉口文华学校,毕业后升入大学部文科学习。后经胡适、陈独秀介绍,转入北京大学英..

英奇,W.

英奇,W. : 美国剧作家。出生在堪萨斯州一推销员家中。曾入堪萨斯大学修戏剧和表演艺术,并得过教育硕士学位。1938年起在密苏里州斯蒂芬斯学院教授英语和戏剧。1947年写出第一部剧本《远离天堂》。此剧虽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