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

    萧伯纳 :   英国戏剧家。现译G.B.萧。
  生平 1856年7月26日生于都柏林基督教家庭。父亲一度在法院任闲职,后改营粮食业,长期亏损,又嗜酒,无力养家。母亲是优秀的女中音歌手。萧伯纳中学毕业后即在一家地产公司当小职员。1876年到伦敦从事新闻工作,一直持续到1898年。写过很多笔锋犀利的艺术评论文章,对一代文艺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1882年,萧听了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的演讲,开始领悟到经济学在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从而研读了19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者大卫·李嘉图等以及马克思的著作。1884年加入新成立的费边社,经常发表演说和文章,宣传用渐变的方法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反对暴力革命。
  1890年,H.易卜生的剧本《玩偶之家》在伦敦上演,遭到剧评界的抨击。萧挺身而出,发表了题为《易卜生主义的精髓》的论文,为他一贯倡导的以表现思想为主旨的新戏剧大声疾呼。1884年,他曾接受剧评家阿切尔建议,合写一部由W.阿切尔提供情节、萧编写台词的剧本,后因意见不合而流产。8年后的1892年,萧独立完成了这部剧,命名为《鳏夫的房产》,同年12月9日由独立剧社在皇家戏院上演。演出不成功,但萧却从此发现了舞台是宣传他的思想的理想媒介,从此致力于戏剧创作。1898年,萧与夏洛特·佩恩-汤森德结婚。1925年萧获诺贝尔文学奖,并把所获奖金用于建立一个促进英国人民了解瑞典文学的基金会。30年代萧作了环球旅行,1933年曾访问中国,并与宋庆龄、鲁迅等会见。1950年11月2日逝世。
  剧作  在漫长的戏剧创作生涯中,萧共完成了51部戏剧,成为W.莎士比亚以后最伟大的英语戏剧家。在易卜生的影响下,萧一贯反对以O.王尔德为代表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大力倡导和创作以讨论社会问题为主旨的"新戏剧",对20世纪英国戏剧和世界戏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剧本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而且在艺术构思方面不断创新,对欧洲现代戏剧的象征、表现及荒诞手法均有尝试和探索。由于他的剧作中的戏剧冲突主要是思想和信念的冲突,每出戏里几乎都有问题讨论的场景和广泛详尽的舞台指示,而且时常冠以讨论政治或哲学问题的长篇序言,用以帮助人们了解和接受他的戏剧。然而,不论他自以为他的戏剧具有多么强的教育和宣传目的,它们的效果却主要来自他对人的极大关注,他对妙语警句的爱好和他对戏剧语言的天才处理。《薄情郎》(1905)把爱情和婚姻当作一种游戏来处理,萧曾称之为"机械的闹剧和真实的污秽的混合物"。《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写华伦夫人出身贫困,后来靠开设妓院赚了钱,让女儿受了高等教育。女儿发现母亲的底细之后,离家出走,去伦敦开始独立的新生活。萧说他写这部剧的目的是为了唤醒人们的注意:"卖淫并非由于女性的堕落和男性的淫乱造成的,而是由于妇女遭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以致其中最穷困者被迫卖淫为生"。《鳏夫的房产》和这两部剧本合称"不愉快的"戏剧。
  "愉快的"戏剧包括《武器与人》(1894)、《康蒂妲》(1895)和《难以逆料》(1898)。《武器与人》讽刺战争的虚伪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康蒂妲》被萧称为神秘剧。康蒂妲是伦敦贫民区一位信奉社会主义的牧师的妻子。牧师的朋友青年诗人马奇班克斯爱上了她,并当着她的面告诉了她丈夫。牧师要求她在两人之间做出选择,康蒂妲宣布她爱的是"两人之中的弱者",牧师以为她指的是诗人,但诗人明白她指的是牧师,于是离开了她。作为新妇女的形象,康蒂妲比《玩偶之家》中离家出走的娜拉又前进了一步。《难以逆料》是以爱情的不合理性为主题的喜剧,其中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发生出乎意料的变化。这是萧剧中上演次数最多的一出戏。


  1901年出版了《三部为清教徒写的戏剧》。包括《凯撒与克莉奥佩特拉》、《魔鬼的门徒》和《勃拉斯邦德上尉的皈依》。1904年,萧应叶芝的请求,为都柏林的阿贝戏院写了一部以爱尔兰为背景的戏剧:《英国佬的另一个岛》。考虑到剧中爱尔兰人的形象可能会引起本地观众的反感,未在阿贝戏院上演。
  《人与超人》(1905)是一部哲理剧。萧认为世界上有一种"生命力",推动着人类向更高的精神水平发展。女人在"生命力"的支配下,选择优秀的男人为配偶,来孕育未来的"超人"。《巴巴拉少校》(1905)的主题是精神力量和世俗力量的矛盾。


  《皮格马利翁》(1913)中的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爱上了自己所雕塑的少女,并在爱神赐予她生命后同她结婚。剧中的语音学家亨利·希金斯教授教伦敦贫民区的卖花女伊莱莎改讲文雅的英语,使她能冒充贵妇人出入上流社会。伊莱莎通过这番经历,看清了贵妇人灵魂的空虚,同时,也认识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伤心之家》(1920)被萧认为是他最佳的剧本。主人公肖托维尔船长是一个古怪的老人,在他家里聚集了一批客人,他们分别象征爱情、金钱和大英帝国,但他们都令人感到幻灭。肖托维尔象征智慧,他对他的伤心之家所象征的战前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发出警告。剧本的副题是:《俄国风格英国主题的狂想曲》,萧有意识地模仿了А.П.契诃夫《樱桃园》以制造气氛为主的创作方法。《回到玛土撒拉》是一部规模宏大的5幕剧,1922年在纽约首演。玛土撒拉是《旧约》中的长寿老人,享年969岁。萧认为人的寿命太短,不能真正有所成就,因此人必须靠意志的力量延长其寿命,向古代的长寿老人看齐。人可以靠"生命力"把自己改造成纯精神的人。这是萧的乐观主义的狂想曲,曾被誉为最伟大的爱尔兰戏剧。5幕剧的第一幕题名《最初》,以伊甸园为背景,时间为公元前400年。第二、三、四幕均以英国为背景,时间分别为20世纪20年代初、2170年、3000年。第五幕题名《远至思想所能到达的地方》,背景是一个桃花源式的地方,时间为3000年,此时人的思想已经成为永恒的生命。


  萧剧作中惟一的悲剧《圣女贞德》(1923),题材是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女青年爱国者贞德(1412~1431)领导法国军民抗击英军的故事。剧本的头 3场表现贞德以一个农村姑娘的身份,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满怀爱国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说服了满朝文武,鼓舞了军民的士气,冲锋陷阵,战胜敌人。后3场表现贞德战败被俘之后,教会、封建主义和英国反动民族主义者勾结在一起,把她处死。通过贞德的悲剧,萧歌颂了人类历史上先进人物领导人民群众反对反动势力的壮烈斗争。
  萧最后的一部重要剧作是《苹果车》(1929)。它是政治讽刺剧,其矛头指向体现英国资产阶级民主的议会制和内阁制。


  萧的大多数剧本都附有长篇序文,序文总篇幅几乎与剧本相等。作者借题发挥,对戏剧、艺术、文化、宗教、政治等问题抒发了独到精辟的见解。
  参考书目
 A.C.Ward, Bernard Shaw, London,1951.
 E.Bentley, Bernard Shaw: A Reconsideration,New York,1976.
 M.M.Morgan, Bernard Shaw, Windsor,1982.

为您推荐

《戏剧艺术》

《戏剧艺术》 : 中国戏剧刊物。季刊。由上海戏剧学院主办。前身为1956年创办、1957年停刊的《院报》。后在原副院长朱端钧、吴仞之等的倡议下,1978年3月《戏剧艺术》正式创刊,同年11月在上海公开发行。苏堃..

《戏剧月报》

《戏剧月报》 : 中国戏剧刊物。月刊。编辑人有曹禺、陈白尘、陈鲤庭、张骏祥、 赵铭彝、贺孟斧等。1943年1月创刊于重庆,由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发行。至1943年5月止,共出1卷5期。   《戏剧月报》设有每月..

丹涅克,O.

丹涅克,O. :   捷克作家、剧作家和导演。生于奥斯特拉伐,1950年毕业于布拉格艺术学院导表演艺术系。曾在赫拉德茨-克拉洛维和利贝雷茨两个城市的剧院任导演。 1958~1973年任巴兰多夫电影制片厂编剧和导演。..

达维拉,A.

达维多夫,В.Н.

达维多夫,В.Н. :   苏联演员。原姓戈列洛夫。出身贵族家庭。1866年中学毕业后,赴莫斯科从小剧院演员萨马林学戏。1867~1880年在外省演戏,1880~1924年在彼得堡亚历山大剧院(其间有两年在科尔什剧院)。从1924年..

戏曲

戏曲 : 中国特有的以唱为主并综合多种艺术因素的戏剧种类。在中国文艺史上"戏曲"有过多种定义,在现代,它是中国各民族各地方各时代的传统戏剧样式的通称和总称。   戏曲的形成及历史演变  戏曲形成的年..

丹诺夫斯基,Б.

丹诺夫斯基,Б. : 保加利亚戏剧活动家、导演和戏剧理论家。1919~1920年在意大利米兰学习工科与音乐。回国后开始发表诗歌与剧本,并从意大利文翻译W.莎士比亚的《麦克白》、《无事生非》、《科里奥拉努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