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尼茨勒,A.

    施尼茨勒,A. : 奥地利剧作家,小说家。其父为著名医学教授。1885年施尼茨勒获医学博士学位。1886年起任神经科医生,同时从事文学创作。施尼茨勒早期创作的《阿纳托尔》(1889~1892)为后来的剧作奠定了基础。此后创作的《童话》(1893)、《不受法律保护的人》(1896)、《遗嘱》(1898)受到H.易卜生的影响。《调情》(1895)是作者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描写一个维也纳平民少女同一个上层社会青年恋爱失败的故事,是第一次为施尼茨勒带来声誉的作品。独幕剧《绿鹦鹉》(1899)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描写了1789年7月14日晚,法国人民占领巴士底狱时,发生在巴黎一家酒店里的故事。《轮舞》(1897)是德语国家戏剧史上第一部把性行为搬上舞台的作品,因此争议颇多,而且常常遭到禁演。它描写了当时不仅存在于上流社会,也见之于下层人民的道德堕落现象。施尼茨勒另一部重要作品是《年轻的梅达尔杜斯》(1909),这是一出可以连续上演三个晚上,具有70个人物的戏。剧本以1809年拿破仑第二次占领维也纳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梅达尔杜斯试图谋杀拿破仑未遂,被捕后判处绞刑的故事。《贝恩哈迪教授》(1912)是他最成熟的剧本之一,描写一个犹太医生为了不打扰一个无法救治的女病人,拒绝神甫为她做临终祷告,从而招致一场政治性风波,丢了职位的故事。
  施尼茨勒在德语文学中,是19世纪末20世经初成就卓著的印象派剧作家,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人道主义和社会批判基调,较多表现当代人各种各样的变态心理,并借助人与人之间内在的关系,以极为细腻的心理分析手法,表现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精神上的颓废,道德上的堕落,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艺术上,他不追求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和结构形式上的严密紧凑。他的剧本场次之间具有不甚连贯,独立成章的特点,追求一种叙事效果。他反对在舞台上表现激情和激烈的斗争,其笔下人物虽大多温文尔雅,却被无穷无尽的欲望折磨得精疲力竭,只有某些女性形象,特别是维也纳郊区那些朴实的少女,才有真挚的爱情和充沛的活力。他的某些剧本和小说,20世纪20、30年代开始介绍到中国。

为您推荐

申在孝(1812~1884)

申在孝(1812~1884) : 朝鲜李朝末期弹词作家、唱剧作家。字百源,号桐里。生于全罗北道高敞郡一经营官药房的家庭。自幼热心攻读汉文,精通音律,曾被授予五卫将职衔,人称"申五卫将"。他在赠给弟子彩仙的《桃李花..

施莱格尔,J.E.

施莱格尔,J.E. : 德国剧作家、戏剧理论家。生于迈森,1739年中学毕业后在莱比锡学法律,1743年作为萨克森驻丹麦公使的秘书来到哥本哈根,结识了丹麦剧作家L.霍尔堡,并于1748年在索勒任大学教授,次年死于索勒。他曾..

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

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 :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进步戏剧工作者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群众组织。1937年 7月28日成立,为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团体会员。会长欧阳予倩、洪深、郑伯奇,秘书长马彦..

史楚金,Б.В.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 : 中国话剧团体。组建于1950年。由前抗敌演剧队第二队(后改称"演剧 9队")部分成员和一些老解放区文艺干部以及原在上海活动的戏剧工作者共同组成。夏衍任院长,黄佐临、吕复任副院长。1954年..

石羽(1914~  )

石羽(1914~  ) :   中国话剧演员、导演。原名孙坚白。生于1914年10月22日,天津人,回族。   1930~1936年就读于天津师范学校,1933年起参加业余戏剧活动,演出了许多角色,尤以《雷雨》中的鲁贵一角得到好评。1..

时空交错

时空交错 : 戏剧创作结构手法之一。它根据人物的梦境、幻觉、遐想、回忆等心理活动来组织舞台时间和空间,把过去、现在、未来相互穿插、交织起来。追求主观真实的现代派戏剧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它主要导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