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特,A.与芳丹,L.

    朗特,A.与芳丹,L. : 夫妇联袂演出的美国演员。A.朗特(1892~1977)于1912年在波士顿城堡广场剧院受到初步舞台锻炼,1913年随剧团巡回演出,1919年在布斯·塔京顿的《克拉伦斯》 一剧演出中确立为优秀的喜剧演员。L.芳丹(1892~1983)原籍英国,1905年在伦敦配合英国名演员E.A.泰丽作首次演出,1910年迁居美国,1921年在考普曼与康奈利合写的《达尔西》中与朗特同台演出,被誉为出色的喜剧女演员。二人次年结婚。1929年,他们同台演出贝尔曼的《流星》而取得成功后,决定此后永远联袂演出。他们先后演出了马克斯维尔·安德森的《伊丽莎白女王》(1930)、R.舍伍德的《重逢在维也纳》(1931)、W.莎士比亚的《驯悍记》(1935)、А.П.契诃夫的《海鸥》(1938)及F.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1958)等剧目。1958年在纽约新建的朗特 -芳丹剧院被认为是美国戏剧事业的盛举。经过长期合作,朗特夫妇发展了一种表演技巧,即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对一个演员自觉地配合和补充,达到互相默契的程度。他们一贯在台词中有机地插入内心台词,充实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度。芳丹善于运用冷嘲与庄严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朗特被称为表达内心台词的大师。他们认为控制噪音、体现人物的独特性和形象的鲜明性都是表演艺术的要素,从而形成朗特夫妇独具一格、相映生辉的风格。


为您推荐

克涅别尔,М.О.

克涅别尔,М.О. : 苏联女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俄罗斯人民艺术家(1958)。1918年在А.П.契诃夫领导的实验培训队学习话剧艺术。1921~1950年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任演员,饰演过许多个性鲜明的角色。   克涅..

老挝戏剧

老挝戏剧 : 大约在14世纪从高棉传入,16、17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种类有歌剧、舞剧、话剧等,题材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老挝民间,直至20世纪还流传着一种由一男一女合演的小歌剧,多取材于印度教(婆罗..

拉木兹,I.

拉木兹,I. : 阿拉伯剧作家。埃及人,生于曼苏腊城。先后在开罗和大马士革求学,后到英国留学。曾任报纸编辑,后在财政部和教育部任职,晚年离群索居,死于开罗。   I.拉木兹年青时就试写剧本。留学回来后,他深入研..

老舍(1899~1966)

《枯木逢春》

《枯木逢春》 : 中国话剧作品。作者王炼。剧本发表于1959年第三期《上海戏剧》。修改后定为7场,1960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剧本取材于江南农村防治血吸虫病的生活。描写解放前夕在血吸虫害..

蓝马(1915~1976)

蓝马(1915~1976) :   中国话剧、电影演员。原名董世雄,又名董小鹤。1915年8月16日生于北京。1976年7月30日逝世。蓝马原籍浙江余杭县,父亲是医生。   蓝马自幼酷爱京剧、曲艺,常求教于马连良、金少山及刘..

老维克剧院

老维克剧院 : 英国最著名的剧院之一。位于伦敦的滑铁卢桥路,前身是1818年落成的科堡剧院,1941年由于严重受损而被迫关闭,1950年重新启用。几十年来,剧院不但演出了大量的、以莎士比亚戏剧为主的古典名剧,其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