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双行诗体

    英雄双行诗体 : 英雄双行诗体(也叫骑韵、押韵的十音节诗行、押韵的五重音诗行等)是抑扬格五音步诗行,成双押韵。这种诗体是英语音节诗歌中所用的最重要音律之一,它的起源不得而知。英国英雄双行诗体形式的产生,通常被认为是受到法国十音节双行韵诗体的影响,由乔叟倡导形成的。
但是,有的学者认为,英国音节诗歌是从古老的头韵音律在蜕变中自然发展起来的,当然它也受到法国诗歌形式的启发(奥克登:《中世纪英国的头韵诗歌》,1930)。英雄双行诗体很可能是由于一种强烈的本土传统而自然产生的结果。可以说,英诗中的双行韵式受到欧洲大陆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这种韵式很早的时候已在长短不均的诗行中显露出来了。八音节双行诗就是在这种诗体的基础上进行少许调整而发展起来的。十音节双行诗似乎是进一步的自然扩展。
在乔叟以前的诗歌中,分散的英雄双行诗比较常见。但是这种诗歌形式能够发展成为一种长期固定的表达手法还应归功于乔叟。
虽然15世纪的新乔叟派,例如亨利森、奥菲厄斯和尤里戴斯,没有否定英难双行诗体,但他们却明确表示他们更喜欢分诗节的诗体。16世纪时,英雄双行诗体越来越多地用于应景诗、思考诗、批评诗、赞颂诗和主题诗。到1557年这种诗体形式发展到了最高峰。有些学者主要依照历史发展顺序区分两类英雄双行诗。第一种是马洛和斯宾塞所用的乔叟型。斯宾塞把英雄双行诗体主要用于写作讽刺诗。另一类英雄双行诗体为古典型。本·琼森是古典型最重要的诗人。这两种类型的英雄双行诗体都具有中间停顿、平衡、对偶、干净利落的用词风格、排比、对照句型及倒装句型等特征。但是古典型英雄双行诗与乔叟的英雄双行诗有所不同,其不同点在于它比乔叟的诗更多表现思想而较少故事陈述。曾采用这种诗体的诗人有桑迪斯、霍尔、德莱顿、弗莱彻、博蒙特、费尔法克斯、多恩、沃勒、德纳姆等;使之臻于完善的是德莱顿。
在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诗歌中,英雄双行诗体并不常用。在莎士比亚的作品和田园诗戏剧里,这种诗体使用得也很有限。达韦南特和埃瑟里奇在王政复辟以后也使用过这种诗体形式。德莱顿则把这种诗体用作戏剧诗的主要表现手段。在此期间关于诗韵的争论主要是关于英雄双行诗体应用于悲剧作品的问题。德莱顿也使英雄双行诗体成为新古典主义非戏剧诗歌的主要音律。
德莱顿和蒲柏用英雄双行诗体所写的格言诗达到了完美的高度。虽然这种诗体在浪漫主义时代初期已开始明显衰落,但约翰逊、哥尔德斯密斯、克拉布、考珀、拜伦、亨特、济慈、雪莱、布朗宁、斯温伯恩和莫里斯都曾出色地使用过英雄双行诗体。
英雄双行诗体可以有各种变化,如音顿的转移;实际上,除了韵的要求外,这种诗体几乎像无韵诗一样,是很灵活的。从形式上分类,它可分为(1)闭合型双行诗体,这类诗体第二韵的末尾使用半停顿或停顿;(2)开放型双行诗体。这类诗体中的意义从第二韵延续到下一诗行。大多数欧洲语言中都有类似的双行诗体。

为您推荐

音律

音律 : 指具有一定规律性的诗歌节奏,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可衡量的节奏格式,或指诗歌节奏的理想格式。如果音律是指诗歌节奏的理想格式,那么节奏的规律性及可预见性越高,它的音律性也越高。语言中采用..

音节藏头体

音节藏头体 : 这个术语源于希腊语“无头”,意思是按照严格的诗律,某行诗缺少第一个音节。如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开场诗第一行: Whan that Aprill with his shouressoote. (Chaucer, Canterbury..

英国诗歌

英国诗歌 : 一、早期英国诗歌 早期的英国文学分为两部分:1066年以前的古英语文学和1066年至1500年的中古英语文学。 1.古英语诗歌 现存的古英语文学时期的诗歌,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仅仅是该时..

虚构陈述

修饰

修饰 : 该术语用于诗歌写作是指含有内在价值的语言加工,而不是表面的文字雕琢。人们喜爱修饰是因为修饰可以使诗作变得优雅,具有魅力,产生美感,可以引起读者的愉悦感觉。在一些时代或一些文化中,诗..

意象

意象 : 意象是大脑对感觉的复制。眼睛看到一种颜色,大脑就会留下这种颜色的印象——这种意象是大脑对直接感觉的复制。另外一种意象则可称为大脑对非直接感觉的复制,例如回忆过去的感觉,暇想或想象..

音高

音高 : 这个术语指的是音调的高低,是语音的四个性质之一;其他三个是音长(见“音的长度”)、音强和音质。音高由声音在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来测定(8—30000),一般粗略地描述为扬音(高音)或抑音(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