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音步 : 源于希腊文,意为“三个音律单元”。每行由三个音律单元组成,在古典诗歌中每个单元有一对抑扬格音步()或者在扬扬格后面跟着用抑扬格()。三音步可能是由阿尔基洛科斯发展起来的。它是希腊戏剧中通常用于谩骂以及对话的音律。在第三或第四音步内部使用音顿(见“音顿”)是必不可少的。用两个短音代替一个长音,使希腊悲剧能够在第一音步中运用抑抑扬格(),在第一和第三音步中运用扬抑抑格(),以及在前四个音步的任何一个中运用三短音步(⋁⋁⋁)。在喜剧中可允许作较自由的代替。拉丁诗人对三音步作了修改。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及后来流行的诗歌中,拉丁诗人放弃了古希腊对奇偶音步的区别;允许在前五个音步中使用扬扬格,于是这种代替被发展到了极端,甚至出现抑抑抑抑的形式(⋁⋁⋁⋁)。有人认为只能用罗马人不注意重音的习惯来解释这种现象。英语中三音步往往流于单调。在三音步格式中常可使用双音步(如布朗宁的《最后诗抄》)或四音步来增添一些变化。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