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幻想电影 : 科幻电影主要有三类题材:宇宙旅行,外星生物降临地球和在条件改变了的未来世界中人的状况。
电影史上最初的科幻片是《征服天空》(1901,法国),《月球旅行记》(1902,法国),《海底两万里》(1907,法国)、《北极征服记》(1912,法国)等。尽管这些影片取材于儒勒·凡尔纳和威尔斯小说的某些情节,它们与科学幻想的联系还是很薄弱的,导演们在影片中主要是研究电影特技。
科幻片在本世纪头20年中产量很少(《飞船》,1916;《机器人怎样来到人间》,1920等等)。原有的电影特技手段已不敷应用,新的方法由于战争条件下物资和资金短缺而无法创立。
20年代科幻电影的一个重要现象是苏联影片《阿艾里塔》(1924)和《死光》(1925)的出现,它们以社会分析和一系列新的表现内容丰富了科幻电影样式。两部德国影片《大都会》(1926)和《月里嫦娥》(1929)也有重大意义。
30年代苏联摄制了由K·齐奥尔科夫斯基担任顾问的《宇宙的航程》(1936)。这一时期的科幻电影多描写一些疯狂的科学家:如《莫格街凶杀案》(1962)、《隐身人》(1933)、《弗兰肯斯坦》(又译《科学怪人》,1931)等,另外还有一批描写荒诞文化的影片,其中最著名的是《消失的地平线》(1937,美国)。科幻影片的发展始于50年代,当时拍摄了一批以宇宙旅行、外星人降临地球和未来科技远景为题材的影片,如《目的地——月球》(1950)、《来自另一空间》(1953)、《征服宇宙》(1955)等。
在60—70年代,除了继承警告人类核武器积累会带来毁灭后果的《当地球停转之日》(1951)这一类影片的传统之外,还出现一大批把注意力从科技发展问题转移到道德、哲学和社会问题上的影片。进步电影工作者利用这种影片样式揭露资本主义文明的各种矛盾,如《奇爱博士,或者我怎样学会了不激动和爱上了炸弹》(1963)、《2001年,一次太空的探险》(1968)、《发条桔子》(1971)等。
自60年代起,苏联积极发展科幻电影,摄制了《水陆两栖人》(1962)、《伊文斯博士的沉默》(1974)、《莫斯科——卡西奥别亚》(1974 )、《穿过荆棘奔向星球》(1981)、《陶威尔教授的遗嘱》(1984)。
自70年代中期起,美国摄制了许多耗资空前的“巨片”。其中有一些具有一定的社会批评色彩,如:《第三类接触》(1977)、《外星人》(1982)、《摩羯星一号》(1977)、《星球大战》(1977)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