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善 : 美国导演、作家。祖籍希腊,1913年同父母移居美国。曾在耶鲁大学戏剧学校学习。在30年代,卡善就对电影产生了兴趣,当时他在短片《空中肉饼》(1934)中扮演过角色并推出短纪录片《坎伯兰郡的人们》(1937)。1945年卡善成功地导演了表现纽约贫民窟居民生活的影片《长春树》(又译《在布鲁克林生长的一棵树》)。从第一部影片开始,卡善几乎把自己所有的作品都用以表现当代美国社会中尖锐、复杂的问题,如:《飞镖》(1947)、《君子协定》(1947,获奥斯卡奖)、《萍姬》(1949)、《街头恐慌》(1950,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奖)。随着国内麦卡锡主义的猖獗,卡善逐渐避开了紧迫的当代问题,把戏剧《欲望号街车》(1951,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奖)搬上银幕。1952年导演了关于墨西哥革命领导人的影片《萨巴达万岁!》。
1952年卡善受到泛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传讯,并开始与之合作。这虽然使他免受囹圄之苦,但却导致了深刻的思想和道德危机。影片《码头风云》(又译《在江边》,1954,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奖,奥斯卡奖)事实上具有反工会的倾向。50年代后半期,他象战后不久一样,极其敏感地注视着美国社会中的新风潮。在影片《伊甸园东方》(1955,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奖)中展示了几代人的冲突,体现了美国青年的反叛情绪。60年代推出充满自传性暗喻的两部曲《亚美利加,亚美利加》(1963、1964年获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奖)和《交易》(1969)。在《交易》中,卡善坦率、自我批评式地分析了人在生活和创作中由于妥协而引起的过失。1972年推出表现参加越南战争的美国青年道德堕落的影片《访问者》,1976年导演了影片《最后一位大亨》。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