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片美术师 : 电影思想、艺术构思的创作者之一;是形象地体现构思的主要参加者。在故事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美术师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布景设计,因此,经常把“电影布景艺术”当成电影美术师创作的同义语。实际上他的创作活动是很广泛的,他的任务是多种形式的。在电影拍摄的准备阶段,美术师以剧本为依据,要完成以下工作:造型阐释、镜头画面设计、棚内布景和外景的场景设计、服装设计、设计制作图并制作模型,同时,美术师要参加选择外景场地、指导搭建布景并参加拍摄现场的工作。电影美术师的全部任务就是在动态发展中创造完整的造型形象。美术师在与导演、摄影师的密切合作中进行创作。
电影美术师在创作中要使历史悠久的造型艺术特征与年轻的电影艺术结合起来。戏剧、绘画、版画、雕塑都对电影美术发展的各阶段产生很大影响。同时,依靠美术师在银幕上获得的特殊表现手段也反映在架上绘画艺术、剧场艺术和电视剧中。很多美术师卓有成效地在电影制片厂和剧院工作,同时,也进行架上绘画或插图创作。用彩色或单色技法完成的设计图和镜头画面设计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电影的图象区别于绘画和版画的二维性,也区别于雕塑和建筑的 三维性,它具有第四维即时间,所以电影更接近戏剧。但是,戏剧动作的物理学空间在电影中仅仅作为被电影镜头所发现的并投射到银幕平面上的空间被感知。因此,空间与平面、现实空间与想象空间、空间与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电影美术师创作中一系列特别尖锐的问题。电影造型的构成不应该按照绘画法则而要服从于电影规律。造型艺术的传统表现手段(空间、立体、点、线、面、光、色彩和表面质感)要运用在这样一些形式和组合中,它们能赋予银幕构成以开放性和潜在的动态,使其具有按照剧本要求发展造型形象的可能性。
电影要求美术师具有构筑的思维,在搭建未来影片的布景和加工实景时,要创造富有意境的影片环境形象,设计图的空间构成和布景的搭建要有最大限度的表现力,考虑到镜头的各种角度、它的内部运动、摄影机的活动及景别的变化。
摄影艺术和拍摄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美术师的创作,声音和色彩的出现、宽银幕、运动摄影以及多机拍摄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在美术师的创作方法中。运动镜头要求设计非常复杂的布景设计方案,这种方案要为镜头内部蒙太奇提供条件,正是依靠了这种布景构成才使银幕效果接近真实空间的形态。宽银幕和宽胶片技术扩大了电影创造宏伟史诗形象的潜力。这就对内、外景的设计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使群众场面与室内 心理段落的营造都具有可信性。电影借鉴电视的多机拍摄向美术师提出要创造这样的布景:它的空间和背景能同时包容同 一个段落的若干种方案的造型处理。彩色胶片的发明给了美术师新的造型手段,同时,也把复杂的任务摆在他面前。美术师在设计图中和选择外景及搭布景时应拟定出未来影片的色调处理,要估计到摄影师运用色彩手段进行再创作的技术可能。
故事片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受到纪录片的明显影响。银幕不止一次地倾向公开的假定性。然而,即使摄影机前动作带有明显假定性的电影或是更接近纪实风格的作品,也都有美术师参加创作,只不过他们对于形象的创造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有的人追求表现现实生活的诗意形象,而有的人则追求创造新的艺术现实。电影光学镜头要求所拍摄对象(其中包括布景和道具)的表面效果是极其逼真的,这个条件并不排斥银幕的造型风格、样式的多样化。电影具有创造和对照现实的和幻想的形象的巨大潜力,表达手法的真实性使物体和现象(无论是现实的还是虚构的)结合具有说服力。电影图象的外在可信性具有反映自然的逼真性、诗意的、抽象的象征性、夸张的庄严感或简洁的概括能力。
不同国家电影美术有很多与本国的艺术传统和发展条件密切联系的特点,但是,肯定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发展趋势。在故事片产生的最初阶段就出现了设计并装置布景的电影美术专业,早在1910年美术师就开始制作模型并绘制设计图。到20年代,在很多美术师的创作中,不仅要设计布景的图样,而且要设计未来画面的雏形,它的线条和明暗构图以及画面的内在情绪。30—40年代在一些国家电影美术师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强调动态构图的设计,这种构图不仅仅确定镜头的情绪和风格,而且确定拍摄角度、明暗分布、摄影机的运动方向和场面调度的构成。到了30年代,美术师的创作除了场景设计图之外,镜头画面设计占有重要地位。美术师在与导演、摄影师的创作合作中探讨对影片的造型阐释、各个镜头的构图、画面蒙太奇的连贯性和节奏感的相互关系。
早期电影是在绘画性布景前拍摄的,这种布景在银幕上暴露了它的虚假性质,很快就被立体的构筑布景所代替。在1913年艺术和技术的需要促进了布景片的发明和采用,它是一种立体组装的布景构件体系。绘画自身的使命就是绘制棚内拍摄背景和在特技拍摄时进行绘画合成。然而,在电影动作的背景中公开模拟绘画或格拉费卡风格以及在设计布景时把绘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段近年来不止一次地得到利用。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