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里尼 : 意大利导演。1937年起先在佛罗伦萨,后在罗马当新闻记者。1940年从影。1942年后曾写过商业性喜剧片和情节片剧本,并参加了《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游击队》(1946)、《圣弗兰西斯哥,上帝的宫廷乐师》(1950)、《欧洲,1951年》(1952)、《乔万尼·埃皮斯柯波的罪行》(1947)、《波河上的磨坊》(1949)、《以法律的名义》(1949)、《希望之路》(1950)和《城市保卫战》(1951)等影片的剧本创作工作。新现实主义美学观点对费里尼的电影创作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点可以在他最初执导的几部影片《杂耍场的火焰》(1950)、《白人酋长》(1952)和《浪荡儿》(1953)中表现出来。这些影片全都以战后意大利的劳动生活为背景。1954年执导了影片《路》(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奖,获奥斯卡奖),在这部影片中,他对新现实主义主题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认识。在影片《诈骗》(1955)和《卡比利亚之夜》(1957,获奥斯卡奖)中费里尼继续着影片《路》的主题,反映着现实生活中社会底层善与恶的对抗。影片《甜蜜的生活》(1959,1960年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大奖)第一次运用了宽银幕。费里尼的影片《8 1/2》,是一部在许多方面带有自传性质的影片,此片在1963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主要奖并于1963年获奥斯卡奖。他在自己的第一部彩色片《朱丽叶和香水》(1965)中运用了洞察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推理方法。60年代末期费里尼的作品中,艺术家与其周围现实之间相矛盾的迹象十分明显。影片《萨蒂尼孔·费里尼》(1969)表现了文明崩溃这一主题。1972年费里尼执导了影片《罗马》。1974年他执导的影片《阿马尔科尔德》获奥斯卡奖,1980年他执导了影片《女人城》。他执导的电视片有:《小丑们》(1970,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乐队的排练》(1979)、《轮船正驶向……》(1983)。费里尼创作风格的特点是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众多形象。悲剧的和喜剧的、理性的和非理性的东西构成费里尼艺术别出心载的、各种不同情调的综合体。美国一位导演还为费里尼的创作拍摄了一部纪录片。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