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莱叶

    德莱叶 : 丹麦导演、剧作家。丹麦艺术电影的缔造者之一。1908年为新闻记者。1912年在哥本哈根的一家电影制片厂工作,当过字幕作者,剪辑师,写过电影剧本。在用那些年流行的感伤情节剧风格拍成的影片《总统》(1919)中,德莱叶使用了蒙太奇的特写的艺术手段。在由他任编剧的影片《撒旦日记》(1920,包括四个事件:基督受难、中世纪西班牙的宗教审判、法国大革命和1918年芬兰的反革命)中,他力图证明,不公正的根源在于政治和宗教的偏执。取材于挪威农民生活的影片《牧师的寡妇》(1920,瑞典)表现出瑞典电影学派的影响。在影片《马德隆格的记录》(1921,德国)中比较真实地再现了俄国1905—1907年革命的气氛,但导演却把革命仅仅表现为大学生组织的地下活动。1925年德莱叶推出抨击资产阶级家庭道德的影片《要尊重自己的妻子》。在1926年执导的喜剧片《格洛姆达勒的未婚妻》(挪威)中,展现了挪威穷人的现实主义形象。1927年在法国拍摄了影片《圣女贞德》。德莱叶把受到天主教会和英国侵略者折磨的人民英雄的斗争和牺牲表现为一种进步和宗教观念同教会、国家的惨无人道的法律之间的象征性的概括的冲突。30年代,毫不妥协地反对商业电影的德莱叶失业了。只是到了1943年他才返回电影界,并执导了自己最优秀的一部影片《愤怒的日子》。1955年导演了影片《诺言》(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要奖),影片流露出寻神派倾向和基督教神秘主义观念。在影片《格尔特鲁达》(1965)中,德莱叶继续自己对崇高悲剧的探索,力图把对话和造型处理融合在一起。
德莱叶导演的影片《帮助母亲们》(1942)、《丹麦的乡村教堂》(1947)、《达尔瓦列德森》、《斯托尔斯特留姆大桥》(1950)对丹麦纪录影片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德莱叶作品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电影文化、各种艺术成份的统一性。为了最充分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德莱叶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特写镜头(尤其在默片时期)、联想蒙太奇、减缓表面情节节奏等手法。德莱叶运用黑色、灰色、白色成功地解决了黑白片的色调问题,赋予影片的造型以重大意义。
德莱叶影片画面的结构以极其合理美为特色,而在服装和布景方面,则使历史的可信性、宏伟的气势与具有概括性的简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德莱叶的许多理论和评论文章被收集在《论电影》一书中。

为您推荐

德·尼罗

德·尼罗 : 美国演员。祖籍意大利。曾在剧院工作。1964年从影(《婚礼》)。他饰演过纽约“底层”的居民(《罪恶的街》,1973),从越南回国的纽约出租汽车司机(《出租汽车司机》,1976),为自己打通了生..

德拉维奇

德拉维奇 : 南斯拉夫女演员。曾在芭蕾舞学校学习。1959年从影(《门仍是敞开的》)。在影片《全都怪夏天》(1961)、《多余的女人》、《克拉扎》(1962)、《职位》(1964)、《回旋诗》(1966)中,扮演当代..

德 ·安东尼奥

德 ·安东尼奥 : 美国导演。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60年代初开始拍纪录片。1961—1963年以档案资料为基础剪辑了一部揭露麦卡锡主义反共实质的影片《程序问题》。在影片《匆忙的谴责》(1967)中,对官..

迪什凯维奇

德拉诺瓦

德拉诺瓦 : 法国导演。当过新闻记者,布景师。1926年作为演员从影。作为剪辑师、助理导演,拍过几部短片。30年代执导了一系列平庸的商业片。他第一部重要的影片《帝国上校邦卡拉》(1943)以寓言的形..

德米特利克

德米特利克 : 美国导演。1923年起在派拉蒙电影公司当信使、电影放映员和剪辑师。1935年起当导演(《鹰》)。1943年导演了反法西斯影片《希特勒的子孙》。1944年导演了刑事犯罪片《凶杀,我亲爱的》(..

稻垣浩

稻垣浩 : 日本导演。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世界的和平》(1928)。导演过的历史片有:《剑道艺术家的人生画卷》(1929)、《母亲的印象》(1931)、《弥太郎的草笠》(1932)。他还与他人一起更新了历史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