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索里尼 : 意大利导演、编剧、电影理论家。毕业于博洛尼亚大学。50年代就是位著名的进步作家、政论家、诗人。1954—1962年创作了15部电影剧本,其中有:《暴风雨之夜》(1959)和《1943年的那个长夜》(1960)等。60年代初帕索里尼主要当导演。他执导的第一部影片是《迷惘的一代》(又译《乞丐》,1961,在1962年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主要奖)。1962年执导了《罗马妈妈》。帕索里尼把他自己文学作品中反映的问题及诗意移植到了银幕上。他的影片里的主人公都是身处社会底层的、被资产阶级歧视的人。帕索里尼常常既任导演又任编剧,甚至还自己作曲。1964年他执导了影片《马太福音》,该片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了特别奖。60年代他导演的影片有:《大鸟和小鸟》(1966)、《俄耳浦斯王》(1967)、《美狄亚》(1969)、《定理》(1968)、《猪圈》(1969)。帕索里尼初期作品常有色情和自然主义的成份。这种倾向也流露在70年代他导演的一些影片里,如《十日谈》(1970,在1971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编剧奖)、《坎特伯雷故事集》(1971,在1972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主要奖)、《一千零一夜的花》(1973,在1974年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编剧奖)。1975年,他导演了最后一部影片《抄洛和索多姆的一百二十天》,该片表现了墨索里尼制度行将就木时的情况。新法西斯分子多次以迫害对帕索里尼相威胁。1975年,他在罗马被杀死,而且死因不明。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有关电影理论、评论,有关电影语言研究的著作。他在意大利现代的进步文学领域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967年拍摄的纪录片《血肉之躯的帕索里尼》就是表现他的创作情况的。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