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法西斯占领时期 : 成立了国家影业经理部,企图强迫挪威电影界人士宣传纳粹思想,但未得逞。
在战后的最初几年,描写战争和抵抗运动的影片占相当数量,如《重水之战》(1948年)等。50年代出产了一些反法西斯的影片;《血腥的道路》(1955)、《联系》(1956)、《如此夜晚》(1958)。在这些战争题材影片中,阿·斯库恩的影片《迫降》(1952)、《九条性命》(1957)、《包围》(1960)等特别吸引观众。1950年,维伯·姆勒尔导演了第一部儿童片《医院的玛丽安娜》。斯库恩也拍了几部反映低智能儿童生活的影片:《警卫》(1965)、《开往大海的列车》(1966)。50年代,挪威的纪录影片也得到了发展。40年代末导演卡普利诺开始试拍木偶片,成为斯堪的纳维亚最好的动画片工作者之一。
1950年成立了国立影业中心,从事小型影片的生产和发行工作,1955年成立了挪威电影学院和国家电影博物馆。国家变成了“诺尔斯克影业”公司的大股东。
60年代初,随着电视的发展,电影的上座率急剧下降,但并没有影响到故事片的生产。质量不特别高的娱乐片仍在生产,“诺尔斯克影片”公司在技术上和组织上都巩固了。国家对电影生产实行补贴,出现了一些新的电影公司。
70年代初,挪威的电影界涌现了一批新的青年导演,其中有女导演。他们对现实问题感兴趣,因此影片都带有辩论的性质,矛头指向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
到了80年代初,大约有10家电影公司,每年出产大约12部大型影片。各个专业性的电影组织拍摄的小型影片达65部。国内的电影组织有:市立电影工作者协会、挪威电影协会、挪威影视领导者组织、挪威电影评论家组织、挪威电影俱乐部协会。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