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西里尼 : 意大利导演。他的第一批影片是作为电影业余爱好者拍的。曾当过编剧。拍摄过赞扬意大利法西斯军事机器的影片《白色的轮船》(1941)。1942年拍摄了影片《机组返航》和《带十字架的人》,在这两部影片中,他力图使故事片接近于纪录片。战争以及意大利的失败使罗西里尼对他昔日的理想感到失望,同时他也目睹了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激情。他的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1946年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是意大利电影新现实主义派的宣言书。1946年罗西里尼拍摄了影片《巴依沙》(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导演放弃了情节,创造了意大利人战时生活的一部纪实性的、准确的新闻纪录片。罗西里尼几乎没有运用蒙太奇,影片中动作的变化取决于各种带感情色彩的声音以及各场戏对比鲜明的交替。《巴依沙》表现了英雄主义的主题,在影片中也发展了《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中的反战主题。影片《德意志零年》(1948)和《杀死坏人的机器》(1950),表现了40年代末期与社会堕落相联的精神堕落。影片《自由在哪儿》(1953)是著名的悲喜剧题材。罗西里尼为了寻找道德支点而转向宗教,这类影片有《圣弗兰西斯哥,上帝的宫廷乐师》(1950)、《斯特隆波里火山,上帝的土地》(1950)、《欧洲51年》(1952)。
思想上的困惑导致了罗西里尼创作上的危机。但他还是把握住自己,投入影片《印度》(1958)的创作之中去。在这部影片中,罗西里尼又启用了非职业演员。在影片《德拉·罗威莱将军》(1959,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奖)中,导演不仅再现了意大利抵抗运动斗争的大事件,还分析了造成主人公极为平庸的原因。1960年他拍摄了影片《罗马之夜》(1960,获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奖)。1961年他拍摄了《意大利万岁》.
从60年代初,罗西里尼主要在电视台工作。他导演的电视片有:《铁器时代》(1964)、《耶稣使徒们的传教》(1969)、《苏格拉底》(1970)、《美国革命史实》(1971)、《第一年》(1974)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