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特凯维奇 : 苏联导演、美工师、电影理论家,苏联人民艺术家(1962)。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74)。艺术博士(1941)。德国艺术院通讯院士。1921—1923年在梅耶荷德领导的国立高等导演实习学校和国立高等美工实习学校学习。在弗列格尔戏剧工作室当过美工师,在那里同爱森斯坦一道排演过许多话剧。后来在“蓝衫”宣传剧组当过导演和美工师。1922年与柯静采夫及塔拉乌别尔格共同发表了“滑稽”宣言,成了奇异演员养成所的理论纲领。在此间发表了一些理论文章。1924年从影,处女作是滑稽喜剧片《给广播吧!》。1928年,尤特凯维奇执导了反映共青团花边工厂的影片《花边》。1929年执导了反映集体渔业社同私营企业者斗争的影片《黑帆船》。1931年执导了革命历史影片《金山》。1932年,尤特凯维奇与人合作导演了影片《献礼计划》(又译《迎展计划》),表现了苏联的工业建设。1934年拍摄了纪录片《土尔其的心脏安卡拉》。1937年导演了影片《矿工》。在1940年执导的《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一片中,尤特凯维奇形成了自己塑造历史人物的新原则。卫国战争期间,他拍摄了《战时影片集第7号》(1941)并导演了故事片《新帅克历险记》(1943)。1944年拍摄了纪录片《解放了的法兰西》。
50年代尤特凯维奇的作品有:《普尔热瓦尔斯基》(1952)、《伟大的战土》(1954,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奖)、《奥赛罗》(1956,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奖)等等。
表现列宁的活动是尤特凯维奇创作中的重要题材。1938年,他首次导演了《带枪的人》,把列宁的形象展现给了人们。1958年导演了《列宁的故事》,片中的列宁不仅以领袖,而且以人的形象出现。此后,他以很大的精力来探索列宁形象的创造。1966年他导演了《列宁在波兰》,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奖和1967年的国家奖金。1981年导演了《列宁在巴黎》,获1983年国家奖金。这部影片着重表现列宁的思考,大胆地让过去与现在、情节与政治辩论同时出现在影片中。1982年,尤特凯维奇获全苏电影节特别奖,以表彰他在银幕上创造列宁形象的功绩。
尤特凯维奇的其他作品有:《澡堂》(1962)、《马雅可夫斯基笑了》(1976)等等。他还长期在电影学院任教,对西方电影也颇有研究。他是苏联《电影百科辞典》的主编。1982年尤特凯维奇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以表彰他对电影艺术的贡献。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