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托夫 : 苏联导演、编剧、电影理论家,苏联和世界纪录电影的奠基人之一。生于比亚韦斯托克。曾就读于军事音乐学校、心理神经学学院和莫斯科大学。1918年起在莫斯科电影委员会新闻电影处任职。他参加了杂志片《电影周报》(1918—1919)的剪辑工作。1918年执导了《革命一周年》。在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他领导前线和宣传列车摄影组,拍摄了《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列车》等纪录片。
维尔托夫拍摄的第一批电影杂志片和影片具有报道事件的性质。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摄影、剪辑试验,维尔托夫断定:纪录电影不应该仅限于一般的视觉,通过运用电影设备的光学和技术潜力而取得的各种各样的摄影方法可以使人看到肉眼看不到的重要过程,可以拍摄的资料对现实的分析。他按照“电影眼晴”的方式将摄影和蒙太奇的方法结合起来,同时,把这些方法作为达到拍摄《电影真理报》这个最终目的的途径。他主张必须探索新的艺术方法,以便实事求是地在银幕上反映社会主义现实和宣传革命思想。维尔托夫和他所领导的摄影组在电影杂志片《电影真理报》中运用蒙太奇方法不仅使事件联接起来,而且使涵义也联接起来。与其他电影杂志片不同的是,他在某些《电影真理报》中用一个内部主题将各种各样的事件联系了起来。在许多著名的作品中,维尔托夫对事件的纪实表现高于概括性地对革命时代景象的描绘。由于维尔托夫拍摄的《电影眼睛》(1924,获1925年巴黎国际展览会银奖和证书)中所含的各种各样的主题线索有些过多,影片有时失去了维尔托夫作品应具有的清晰内涵。维尔托夫在20年代前期执导的影片和杂志片特别是《电影真理报》,对该时期的苏联故事片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维尔托夫既忠实于用文献再现世界这一原则,又反对罗列事实。他拍摄的影片有《前进,苏维埃》(1926)、《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1926)、《第十一》、《顿巴斯交响曲》(1930)、《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1934)、《年轻人的誓言》(1949)、杂志片《一天的新闻》等一系列影片。
维尔托夫的作品为纪录电影开辟了新的方向。他的创作对苏联纪录电影的形成有巨大影响,同时,对世界电影艺术也有影响。他曾到过德国和法国等国,并在那里做了有关电影问题的报告。他的创作思想得到了布列赫托夫等进步艺术活动家的支持。对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苏联和世界纪录电影发展的新阶段来说,维尔托夫的创作发明是继续探索的基础。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