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瓦西里耶夫

    (2)瓦西里耶夫 : 苏联人民艺术家(1948)。在彼得堡曾积极参加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1924年毕业于列宁格勒银幕艺术学院。同年起任西北电影制片厂莫斯科部的编辑和剪辑师。国家电影制片厂和西北电影制片厂合并后,俩人以“瓦西里耶夫兄弟”为名开始合作。对瓦西里耶夫兄弟而言,他们同爱森斯坦相遇并成为其学生具有重大意义。俩人最初摄制纪录片。他们根据Г.В.亚历山德罗夫和自己的剧本执导的第一部故事片《睡美人》(1930)充分重视了左翼文艺阵线对旧艺术的否定。在这部影片中俩人第一次使用共同笔名。在第二部他们执导的影片《私事》(1932,无声片)中,他们探索到另外一条路,这就是用表演的手段使形象更加具体化。该片的主人公本是一个落后的工人,但他逐步克服了自己意识中的旧残余。导演力图通过主人公性格的变化,来反映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剧本的质量不高,也没有赢得观众,但是该片对他们的创作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1934年,他们把富尔·马诺夫的中篇小说《夏伯阳》改编成了同名影片(1941年获国家奖金)。在影片中,他们令人信服地表现了共产党在组织红军、教育和团结群众中所起的作用,振奋了革命时期的精神,用生动、热情洋溢的形象再现了革命战士的优秀品质。影片《夏伯阳》的导演艺术水平达到了新的水准,他们把表演、作曲、场面设计、剪辑、音响和音乐等方面所取得的许多新成果丰富到了这部影片中。《夏伯阳》不仅是瓦西里耶夫兄弟创作的顶峰,而且也是苏联电影创作中的经典作品之一。它标志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苏联电影艺术领域的确立。这部影片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中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它有效地影响了进步的外国电影。
1938年,俩人编导了《沃洛恰耶夫的日子》,该片表现了国内战争期间远东游击队和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俩人执导的影片《保卫察里津》(第1集,1942年获苏联国家奖金)也是反映国内战争时期的内容。他们合作的最后一部作品为《前线》(根据А.Е考涅楚克作品改编,1943)。
1944—1949年,С.Д.瓦西里耶夫任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艺术指导,1955—1957年任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厂长、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列宁格勒组织部主席。1955年,他同保加利亚电影工作者一道执导了历史片《什布卡的英雄们》,该片表现了俄罗斯和保加利亚人民为了把保加利亚从奥斯曼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而进行的英勇斗争。这部影片再次表明了他是位再现宏大史诗画面的大师。С.Д.瓦里耶夫最后一部作品是《在十月的日子里》(1958),这是他第一次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列宁的形象。
表现人民为了自己的自由和光明的未来而进行英勇斗争,是瓦西里耶夫兄弟最佳影片的基本内容。他们的创作活动为苏联电影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影坛的确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您推荐

瓦莉

瓦莉 : 意大利女演员。曾就学于罗马实验电影中心。1936年从影(《两个中士》)。曾在二流影片中扮演角色,不过后来成为战前意大利电影界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参演《古代小天地》使她大获成功。1947年..

托雷斯

托雷斯 : 阿根廷女演员。13岁开始拍片(《命运的舞蹈》)。毕业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高等音乐学校歌舞班。50年代成为阿根廷影星,在音乐片《热情的姑娘》(1952)、《一所最好的学院》(1953)、《一无所有》..

王心刚

王心刚 : 中国演员。大连市人。1949年参加了由沈阳市文联举办的各校文艺骨干训练班,学习话剧表演。曾在《李闯王》、《冷战》、《三个战友》等话剧中饰演主要角色。1956年首次参加了影片《寂静的山..

托鲁别耶夫

王莹

王莹 : 中国女演员、作家。原名喻志华,又名王克勤。1928年参加《坑夫》演出,后演出《少奶奶的扇子》、《酒后》、《约翰曼利》等剧。1932年进入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影片《女性的呐喊》(1933)、《铁..

瓦根斯泰因

瓦根斯泰因 : 保加利亚剧作家,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功勋文化活动家(1978)。1950年毕业于全苏国立电影学院。他以反法西斯斗争为题创作了许多优秀剧本:《九月的英雄》(1954)、《群星》(1959,获戛纳国..

汪根海姆

汪根海姆 : 德国(民主德国)导演、剧作家、演员。民主德国艺术研究院院士,演员爱·冯·温特施泰因的儿子。曾在奥地利和德国剧院演过戏。积极参加工人戏剧协会的活动。在《诺斯费拉杜,恐怖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