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弗拉 : 捷克斯洛伐克导演、编剧,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艺术家(1968)。捷克斯洛伐克影坛上的老一代大师。在布尔诺和布拉格的一些学校学过建筑学,从事过政论文章的写作工作。1929—1932年,成为“左派阵线”组织的成员,撰写影评并组织了苏联电影的首批观摩。参演过实验短片《划破黑暗的亮光》(1931)、《我们住在布拉格》(1934)和《十一月》(1935)。作为编剧及助理导演参与了几部影片的创作。他执导的第一部故事片是《穿过针眼的骆驼》(1937)。他执导的《哲学的故事》(1937)、《童贞》《1937)和《库特纳·贺拉的处女们》(1938)荣获维也纳国际电影节奖并引起轰动。瓦弗拉执导的影片以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及周密慎重地挑选演员而著称。他执导的影片有:《诙谐曲》(1939)、《涡轮机》(1941)、《五月的故事》(1942),小型心理片《有魔力的房子》(1939)、《黑格尔医生的女病人》(1942),历史片《私生女罗西娜》(1945)、《不安分的学生》(1946)。1945年人民起义期间他组织了采访摄影。他参与制订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工业民族化方案。他执导的有关布拉格居民反法西斯斗争的故事片是《沉默的街垒》(1949,获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奖金)。他执导的影片还有:《预感》(1948)、《克拉喀蒂特》(1948)、《公民博里赫》(1959)、《第一个女拯救者》(1959)和《黑夜来客》(1961)。作为捷克斯洛伐克历史题材影片的奠基人,瓦弗拉执导的影片有;《进攻》(1953)、《扬·古斯》(1955)、《扬·日日卡》(1956)和《反对一切》(1958)。在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命运的《背叛的日子》(1973)、《索科洛沃》(1974,捷克、苏联合拍)和《解放布拉格》(1976)等史诗般影片中,导演采用了纪录片手法,将过去的事件加以再现。他同捷克诗人格鲁宾合作,导演了许多优秀影片,如《金色的莱茵特苹果》(1965,获圣塞瓦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要奖)、《骑兵少尉浪漫曲》(1967,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奖和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奖金)。1980年他推出了《黑色的太阳》,1983年执导了《扬·阿默斯游记》。1957年起在布拉格美艺术学院电影系任教,1963年晋升为教授。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