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曾复②

刘曾复:京剧研究家、评论家。北京人。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酷爱京剧,业余研究京剧。1938年师从王荣山,习老生,并向王凤卿、贯大元等请教。对京剧,特别是老生行当,既有研究,又能演出,且文武不挡。对杨小楼、余叔岩、言菊朋、王凤卿、贯大元、杨宝森、孟小冬等的表演艺术有很深的见解。精于脸谱艺术,手绘脸谱六百余幅,分藏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天津戏剧博物馆、英国等博物馆及德国汉堡人类文化博物馆等处。著有《京剧脸谱图说》等。





为您推荐

吴小如②

吴小如:京剧研究家、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幼居哈尔滨,爱听京剧唱片。上小学前后,在其父工作的哈尔滨中东铁路局的京剧票房开始观剧生涯,此票房是一个拥有春阳友会成员的高水平票房。曾受业于刘曾复、韩慎先(夏山楼主..

上海京剧院②

上海京剧院:演出团体。1955年由华东戏曲研究院所属京剧实验剧团和上海市人民京剧团合并建成。周信芳为首任院长。下设三个团。1959年设学馆。1962年上海新民京剧团并入。1966年剧院解体,另组上海京剧团,下设《智取威虎..

王思及②

王思及:京剧教师。上海人。13岁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京二班,师从产保福,习老生。后又向张文涓、张少楼学习余派戏。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戏曲教育,以教授余(叔岩)派戏为主,培养了不少学生,突出的有王佩瑜等。为京剧普及做..

郑亦秋②

陈西汀②

陈西汀:剧作家。名熙鼎。江苏滨海人。自幼爱好京剧艺术。1949年后从事京剧剧本创作。1951年起历任南京京剧团、江苏京剧团编剧。1953年任华东戏曲研究院编剧。1955年以后任上海京剧院编剧。创作、改编的剧目有《屈原》..

北京京剧院②

北京京剧院:演出团体。1956年马连良剧团与北京市京剧二团、三团合并组成北京京剧团。马连良任团长。1960年北京燕鸣京剧团部分演职员加入。该团拥有各行当各流派的著名演员,在全国有较大影响。1979年2月扩大建制,改剧..

魏子晨②

魏子晨:戏剧评论家,河北献县人。自幼爱好京剧。后入天津艺术研究所从事戏曲研究。曾发表专著《厉慧良传》和《卫调独弹》及其他戏曲论文共160余万字。曾获天津鲁迅文艺奖、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心奖”。两度参与中央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