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后期重庆的历史剧创作

抗战后期重庆的历史剧创作:

1941年1月,国民党政府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变本加厉地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与此同时,进步文艺界和作家遭到压制和迫害。剧作家无法选择现实题材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他们被迫运用历史剧这一文艺样式,以隐晦曲折的方式暴露现实的黑暗,抨击国民党当局的倒行逆施,还比较容易得到出版和演出的机会。这些历史剧,借古喻今,用中华民族历史上坚持正义、反对邪恶的故事,来教育和鼓舞人民,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在连续不断的反共高潮中,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首先在戏剧舞台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他的五幕剧《屈原》,成功地塑造了屈原等典型形象,表现了为祖国和人民,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主题,起到了鼓舞人们坚持斗争的作用。

他的五幕剧《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和四幕剧《孔雀胆》,借用史事讽喻“今事”,表现了反对侵略、反对投降、反对暴政、主张御侮、歌颂光明与正义的主题。阳翰笙在《李秀成之死》之后,又写了历史剧《天国春秋》。

该剧取材于太平天国后期起义军内部矛盾斗争的史实,剧本控诉了国民党当局发动皖南事变的罪行。历史剧《草莽英雄》取材于四川保路会的斗争故事,总结了他们对敌人诈降诡计缺乏警惕而遭到暗算的教训。

欧阳予倩的五幕历史剧《忠王李秀成》,着重表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在于内部的分裂,曲折地反映了抗战时期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斗争,表现了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思想。此外,赵循伯的《民族正气》,孙家琇的《复国》,周彦的《桃花扇》,舒湮的《董小宛》,陈白尘的《大渡河》,杨村彬的《清宫外史》等,也都借历史人物讴歌现实的抗战,揭露卖国投降政策,使历史剧发挥了强烈的战斗作用。

为您推荐

《卡门》被禁演事件

《卡门》被禁演事件:1930年4月下旬,上海艺术剧社被查封,国民党当局对左翼文化运动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6月11日至13日,南国社在田汉的主持下,在上海中央大戏院举行第三次公演,演出田汉根据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小说《卡门》..

苏区的戏剧运动

苏区的戏剧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湘赣、湘鄂赣、闽浙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在物质条件极其困难、国民党政府发动军事“围剿”的情况下,苏区的戏剧运动仍然得到很大..

关于戏剧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关于戏剧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1939年从延安开始的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到1941年初,围绕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重庆、桂林等地的戏剧工作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郭沫若、茅盾、胡风、葛一虹、潘梓年、周扬、胡绳、向林..

无产阶级戏剧的倡导

《赛金花》的创作和演出

《赛金花》的创作和演出:《赛金花》是夏衍于1935年创作的历史剧。它以1900年庚子事变为背景,通过赛金花这个特定人物在特定历史事件中的活动,揭露和讽刺了八国联军的入侵和清朝统治者的昏庸无能,矛头直指国民党当局的屈辱..

抗战时期重庆的雾季公演

抗战时期重庆的雾季公演:1941年10月10日第四届戏剧节开始,到1942年5月,由中国艺术剧社和中华剧艺社为核心,联合中电剧团、中国万岁剧团、中央青年剧社、怒吼剧社等,在重庆掀起雾季公演高潮,连续演出28个大型戏剧。此后,直至1..

学校戏剧运动的兴起

学校戏剧运动的兴起:学校戏剧运动始于“五四”前夕南开学校的新剧演出活动。经过一度沉寂后,1929年秋,左明、陈明中、赵铭彝、姜敬舆等创建摩登社,提出“青年戏剧同志联合起来,一致努力完成民众戏剧!”积极开展学校戏剧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