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

洪深着。

1948年10月列为“中华教育界丛刊之一”,由中华书局出版。1947年4月4日作,共分八部分:一、戏剧如何教育观众;二、戏剧服务抗战;三、“演剧宣传”与“巡回教育”;四、民间形式与地方戏;五、“旧剧的现代化”与秧歌;六、抗战戏剧的自我教育;七、抗战戏剧的自我批判;八、留赠后人。

本书从以上八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937——1946年这十年来,我国戏剧理论、戏剧创作、戏剧教育、戏剧运动,特别是戏剧为抗战服务、旧剧改革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抗战戏剧的自我批判》一节中,引举了在戏剧运动、戏剧创作和戏剧工作者所存在的种种不良倾向之后,引人注目地提出了十部优秀的抗战剧本:《流寇队长》(王震之作)、《国家至上》(老舍、宋之的合作)、《蜕变》(曹禺作)、《心防》(夏衍作)、《秋收》(陈白尘作)、《秋声赋》(田汉作)、《夜上海》(于伶作)、《屈原》(郭沫若作)、《忠王李秀成》(欧阳予倩作)、《同志,你走错了路!》(姚仲明、陈波儿等集体创作)。

本书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为您推荐

《华伦夫人之职业》演出的失败及讨论

《华伦夫人之职业》演出的失败及讨论:《华伦夫人之职业》是英国剧作家萧伯纳的着名社会问题剧。汪仲贤说服了新舞台的班主夏月润、夏月珊兄弟,于1920年10月16日起,演出了这个剧目。排演和准备工作严肃认真,在上海五家报纸..

抗战八年的历史剧

抗战八年的历史剧:郭沫若于1946年4月3日在重庆抗建堂所作的讲演,记录稿发表于同年5月22日重庆《新华日报》。讲演中谈论了历史剧的概念,抗战时期历史剧创作的概况,抗战后期历史剧激增及其原因,对历史剧的认识,历史剧的语言,..

戏剧究竟是什么

戏剧究竟是什么:熊佛西着。收入《佛西论剧》(上海新月书店1931年9月出版)。本文旨在阐明戏剧的特征。文章说“现在中国人对于戏剧不外两种见解:一种是把它当着开心取乐的玩艺儿”,另一种“是把戏剧当着文学”。文章着重..

新剧运动

戏剧运动的今日与明天

戏剧运动的今日与明天:夏衍着。收入《边鼓集》(重庆美学出版社1944年10月初版)。文章在回顾中国现代戏剧所走过的道路时认为:“‘即于现实,即于人民’,这是我们的传统”。清末的文明戏演员曾为宣传共和而牺牲生命,“从爱美..

我们的自己批判——“我们的艺术运动之理论与

我们的自己批判——“我们的艺术运动之理论与实际”(上篇):田汉着。原载《南国月刊》1930年第2卷第1期。该文是田汉在党的影响下,在无产阶级戏剧运动的推动下,第一次自觉地对自身小资产阶级的浪漫、感伤倾向进行公开的自..

《终身大事》的创作和演出

《终身大事》的创作和演出:《终身大事》是“五四”时期兴起的社会问题剧中影响较大的独幕剧。胡适作剧。原是应留美同学之请用英文写的,归国后译成汉语,于1919年在《新青年》第4卷第6期上发表。《终身大事》的创作受到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