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书_

子弟书:中国清代曲种。因首创于以满族为主体的八旗子弟,故名。曾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区。源于巫歌和俗曲。清初大批旗籍子弟远戍边关,利用当时流行的俗曲和萨满教的巫歌单鼓词的曲调,配以八角鼓击节,编词演唱,借以抒发怀乡思亲之情。这类演唱,通称为八旗子弟乐。传入北京后,参照鼓词,创造出一种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的叙述故事的书段,遂正式名为子弟书。嘉庆年间流入民间,有了职业艺人,但多半是盲人。至1900年左右,渐见衰歇。子弟书的曲调,早期以北京的东西城为界,分为东韵、西韵。东韵沉穆粗犷,善歌激昂慷慨的历史故事;西韵低缓萦纡,多唱委婉缠绵的爱情题材。约在1850年前后,又出现了南城调、北城调两个支派,以曲调流畅、节拍繁急见长。子弟书衰微后,它的作品多被大鼓书、牌子曲所吸收。子弟书的作品甚多。《子弟书总目》著录有446种,以罗松窗、韩小窗的作品较为著名,如《杜丽娘寻梦》、《长坂坡》、《得钞傲妻》等。

为您推荐

《同窗记》_

《同窗记》:中国明代传奇作品。作者佚名。未见传本,《群音类选》、《秋夜月》、《缠头百练》等戏曲选集收有散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早在宋元时已被搬上戏曲舞台,流传广泛,妇孺尽知。现存《同窗记》的散出《河梁分..

朱有燉_

朱有燉:中国明代杂剧作家。号诚斋,又号锦窠老人、全阳道人、老狂生、全阳子、全阳老人。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燉的长子。袭封周王,死后谥宪,世称周宪王。在明初皇帝与藩王之间的权力斗争中,朱有燉父子先后遭打..

雅莎伊_

雅莎伊:匈牙利演员。初为流动演员,在布达人民剧院崭露头角。1872年应聘为民族剧院终身演员。她成功地扮演了一系列古典悲剧中的角色,如《邦克总督》中的王后盖尔特鲁德、《人的悲剧》中的夏娃、《厄勒克特拉》中的厄勒克..

行头_

髯口功_

髯口功:中国戏曲表演基本功。戏曲人物所戴的假须,统称髯口。戏曲表演中,常借助舞弄髯口的动作来展示人物的心情,俗称耍髯口。耍髯口的技巧有搂、撩、挑、推、托 、摊、捋、抄、撕、捻、甩、绕、抖、吹等多种,其中有些是单..

山西梆子_

山西梆子:中国戏曲剧种。即晋剧。一般指中路梆子,有时也是山西省流行的中路、北路、蒲州、上党四大梆子的统称。中路梆子渊源于蒲州梆子,清道光、咸丰年间已盛行,流行于山西中部、内蒙、河北、陕西部分地区。念口用蒲口,发..

雅里_

雅里:法国剧作家 。1873年9月8日生于拉瓦尔一布商家庭,卒于1907年11月1日。1888年随母亲至雷恩上中学,与同学合编木偶剧《波兰人》。1896年改编成《乌布王》在作品剧院公演,因其荒诞不经而招致观众哗然。此剧塑造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