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琴曲。又名《广陵止息》。此曲在汉代原为广陵地区(今江苏扬州一带)的民间器乐曲,用笙、笛等乐器合奏,即当时流行的相和楚调但曲之一,后在流传过程中于东汉末年发展成大型的古琴曲。魏晋琴家嵇康(223~263)以善弹此曲而著称。据《晋书》记载,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害,临刑前索琴从容弹奏此曲,借此抒发他心中的愤恨与不平。现存最早传谱见于明初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1425年刊行),书中解题说:“广陵散曲,世有二谱,今余所取者,隋宫所收之谱,隋亡而入于唐,唐亡流落于民间有年,至宋建炎间入于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余以此谱为正,故取之。”全曲分为: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声18段、乱声10段、后序8段,共45段,为篇幅最长的琴曲之一。后人根据此曲各谱分段的小标题均有“取韩”、“投剑”,推测此曲即汉代蔡邕所撰《琴操》中所记载的琴曲《聂政刺韩王曲》。其内容大意是:聂政的父亲替韩王铸剑,因误期被杀。聂政为了报仇,费了许多周折,用10年时间,练成一手卓越的琴艺。在韩王召聂政进宫弹琴取乐时,聂政趁韩王听琴不备,从琴腹中抽出预先藏好的刀子,将韩王刺死。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