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②

楚剧: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北和江西的部分地区。旧称“黄孝花鼓”和“西路子花鼓”,1926年更名为“楚剧”,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起初是在黄陂、孝感地区的竹马、高跷等民间歌舞及鄂东的“哦呵腔”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当时主要是人声帮腔,锣鼓伴奏。1902年进入武汉以后,受到汉剧、京剧的影响,逐渐得以提高,1923年改为丝弦伴奏。解放后,在楚剧的音乐上有所革新,丰富了板式,发展了小调,吸收了“高腔”,形成以“迁腔”为主的板腔、高腔、小调三大腔系。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有《葛麻》、《百日缘》、《泼粥》和现代剧《双教子》、《追报表》等,著名的楚剧表演艺术家有沈云陔、高月楼等。

为您推荐

龙套②

龙套:戏曲名词,也叫“文堂”或“流行”,是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角色行当。大抵扮演剧中非主要人物的士兵、夫役等随从人员。一般以四人为一堂组。在舞台上有用一堂龙套的和二堂龙套的。以表示人员众多,以起到烘托声势、制..

粤剧②

粤剧:戏曲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以及香港、澳门、东南亚、美洲、澳洲等华侨居住地区。明清两代,弋、昆、梆子、皮黄等声腔剧种,在广东常有演出活动。清初出现了广东本地的戏班,它汇集众家之长,独创自已的特..

昆曲②

昆曲:戏曲剧种。也叫“昆腔”、“昆山腔”、“昆剧”。起源于江苏昆山。元代昆山一带流行的民间戏曲腔调,经顾坚等人整理加工,明代初期已有“昆山腔”之名。至嘉靖年间,又经戏曲音乐家魏良辅等人吸收海盐腔、弋阳腔和..

王实甫②

湘剧②

湘剧:中国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一些地区的传统戏曲的统称,它包含了流行于长沙、湘谭一带的长沙湘剧,流行于衡阳一带的衡阳湘剧;广义的湘剧还包括祁剧。湘剧由明朝万历年间昆腔传入湖南而开始形成,已约有三四百年历史,溶..

京剧②

京剧:戏曲剧种。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流行全国。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剧种,它是在南方“徽剧”、“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戈腔”、“秦腔“和地方小调的精华,又结合了北京语言特点,加以融合、演变逐渐形成的剧种..

汤显祖②

汤显祖:中国明代著名戏剧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汤显祖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有才名,34岁中进士,受“王学左派”的影响较深,一生蔑视权贵,文学上则针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