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锋②

笔锋:1.笔毫的尖端,特指笔尖透明部分。2.字的锋芒,包括中锋、藏锋、露锋、偏锋多种形式。书法用笔直接表现为笔锋的运行,书家笔力如何也由此得以体现。通常,书家都以中锋行笔为根本大法,讲求“笔笔中锋”。中锋行笔,笔的主锋始终沿着笔画中心运行,墨以点画中心向四围均匀渗开,笔画显得浑融圆润,且重心居中,稳实而富于立体感,给人以内涵的力度感和含蓄的美感。“藏锋”、“露锋”也是行笔的两种常用方法。藏锋行笔,笔的主锋裹藏在点画中间不出棱角,写出的点画,气势内涵,饱健厚重,给人以力聚神凝,浑厚圆润的美感。露锋也称出锋,笔的锋尖棱角外露,多用于点画的起笔和收笔处,写出的笔画有锋芒棱角,能显出字里行间左右呼应、上下承启的神态,呈现“以纵其神”的动态美。将笔的锋尖偏在点画的一边,叫“偏锋”。一般初学书者把握不住笔锋运行,常出现偏锋,偏锋通常被视为书法艺术一大忌。

为您推荐

菊花石雕《秋菊傲霜》②

菊花石雕《秋菊傲霜》:菊花石雕产于湖南浏阳永和镇浏阳河一带,因其深灰色石料有天然白色秋菊状花纹而得名。由于菊花石纹理奇特,要求艺人们要“因料设计”,充分显示材料的质地美,所以,浏阳菊花石雕是以其巧妙用料而为..

金文②

金文:商周时期各种青铜器上或铸或刻的铭文。我国古代称铜为金,故此类铭文称为“金文”。又因青铜器大都是钟(乐器)、鼎(礼器)之类的珍贵工艺品,故金文又称为“钟鼎文”。当时的青铜器都铸刻有金文,以至成为青铜器艺术..

《三希堂法帖》②

《三希堂法帖》:全称《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共三十二册。为历代书家精品集。清高宗觅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墨迹三种,极为珍视,藏于养心殿温室,并将温室改称“三希堂”,以示三法..

笔意②

瘦金书②

瘦金书:是一种变体的正楷书体。为宋徽宗赵佶所创。赵佶初学正楷时,以唐代薛曜书为范本,后将其形体略变,创出一种瘦形的新书体,自称“瘦金书”。这种书体的特征是:纵向笔画长,横向笔画短,体势瘦长;笔画紧凑在上半部,下半..

核雕《夜游赤壁》②

核雕《夜游赤壁》:核雕工艺主要是以桃核为材料进行雕刻的工艺。《夜游赤壁》是潍坊核雕的优秀作品之一,作者乃著名艺人考功卿及其徒弟王绪德。该作品较之明代著名匠师王叔远创作的“核舟”又有所发展。据《核舟记》载,..

五体书②

五体书:汉字较有代表性的五种字体,即篆、隶、正、行、草的总称。篆字是出现最早的字体,可追溯到殷代,其象形性较强,以圆转笔划见长,书写不易(详见“篆书”条)。隶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成的一种字体,始于秦代,成熟并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