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②

邓石如:清代书法家、篆刻家。初名琰,又字顽伯,别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安徽怀宁人。少年时家境贫困,激励他刻苦力学。他曾专心临习秦、汉以来金石碑刻多年,又精研各名书家的法书,终能得心应手地书写篆、隶、正、行、草五体书,并多有创新,得到同时代名书家金榜赏识,一时名扬海内。他在书法上的成就最主要体现为对篆书的改造创新方面:吸收了汉碑篆额和唐李阳冰《三坟记》等篆字的体势笔意,溶入自己的体验,创出了新貌,一洗过去刻板拘谨之风,而以朴茂、沉雄、古厚的书风替代之。其字用笔有方有圆,以圆笔为主;形体有方有长,以长形为主。他的篆刻得力于书法,对当时被秦、汉鉨印局限的篆刻艺术实行了突破。字体苍劲庄严,清新多姿;篆法流转畅意,简洁经济,使篆刻面貌为之一新。成为清时首屈一指的篆刻艺术家,创建了一篆刻流派,世称“邓派”,也称“皖派”。著有《篆书十五种》、《完白山人篆刻偶存》等。

为您推荐

颜真卿②

颜真卿:唐代中期杰出的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年中举为进士,天宝年间任殿中侍御史等职。后被杨国忠排斥,出为平原(今属山东)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叛军,被推..

《艺舟双楫》②

《艺舟双楫》:文书论著。包括论文和论书两大类,故称为“双楫”。分为论说、序跋、墓碑志、传记等多种体式。为清代包世臣(1775~1855)著撰。共六卷,其中论文四卷,论书两卷。在论文中,包世臣分析了古文及诗、词、传奇的作..

包世臣②

包世臣:清朝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兼学者。字慎伯,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安吴(今安徽泾县)人,故人多称“包安吴”。嘉庆举人,曾任江西新喻(今新余)知县。他博才多学,文史皆通,且关心时政,对当时各种有关国家命运的时政问..

怀素②

《泰山刻石》②

《泰山刻石》:相传为秦丞相李斯作。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临泰山,李斯等人为了颂扬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业绩而立下这块石碑。石碑原先在泰山之巅的五女池上,后移置到碧霞元君祠,现存于泰安城北的岱庙中。因年代久远,原碑..

《郑文公碑》②

《郑文公碑》:北魏郑道昭(?~516)作,著名摩崖刻石。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亦称《荧阳郑文公下碑》、《郑羲下碑》、《郑羲碑》等。为郑道昭于北魏永平四年时所书..

何绍基②

何绍基:清朝书法家、诗人。字子贞,号东洲,晚年自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被授官编修;咸丰二年,官迁四川学政。他对经史很有研究,曾校订了《十三经注疏》,著有《说文段注..